《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仿真实训教学方案探究

2018-09-17 06:23张玉红
考试周刊 2018年68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整体护理实训教学

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护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广泛调研,剖析目前高职护理教学中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学校购置的智能化高仿真模拟实训系统,探讨仿真实训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价值及实施途径,以此发挥仿真实训教学在护生整体护理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仿真实训;实训教学;整体护理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构建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确保病患身心健康的要求已经变成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怎样以提升护理工作者专业水平为基础,表现出以病患为主体的护理思想,是护理教育人士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 高职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采用实训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是提升护生护理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良好保障,它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伴随院校招生数量与范围的快速增加,以往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就是医院,已经难以为这么多的护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而伴随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持续优化,医院的属性与任务早已出现了实质性的改变,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此外,医学是一种风险系数较高的领域,牵涉到许多社会问题,为了确保病患的合法权益与健康,不能任由学生在同一个病患身上进行多次练习。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校内实践教学环节陈旧

部分学校在教授《妇产科护理》的实训内容与操作方式时,依旧沿袭传统的方式或者传统的内容,教授的内容只包含骨盆测量等部分容易在实验室开展的操作,而对于胎心音监测、阴道冲洗、接生等内容较少涉及,仅仅通过模型来为学生解释或者展示部分图片与视频,大部分学生仅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来学习。实践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要求并不相符,护生在参加实习时,只能从基础开始学习。针对教学方式与教学途径来说,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一直沿袭以往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先做出示范动作,继而学生进行模仿,最后教师各自进行纠正引导的形式。大部分为一般模拟人操作训练,重视单项护理操作的练习,忽略操作之前对病患的各项指标的监测、交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练习,造成护生在参加临床实习之后缺少与病患的交流与人文关怀,难以符合现阶段国内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提出的人文关怀为重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与此同时,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难以灵活教学,只是一味地根据操作考核标准进行教学,对于实践中的原则性要求、重点以及方式,讲授的不够清晰与彻底,造成护生在训练过程中单凭机械记忆进行操作,一味效仿教师的操作,对于原来不违背原则的操作环节难以灵活把握。

(二)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没有进行临床见习或者阶段实习和岗前培训等,只是在毕业之前统一安排实习,造成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不能协调发展,引发护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

(三)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不规范

因为实习体制过于表面化,缺少对带教工作的根本性要求和实习管理缺失,造成部分带教教师教学方式不完善。比如临床见习课,不设置真实的病人,只是开展“小讲课”,重新强化理论方面的知识;临床实习环节随便删除与改变教学大纲内要求的内容、教学形式以及量化标准,不放心让护生自行操作,护生实践的时间较短,难以保证他们能够锻炼出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实践技能考评方法不完善

重点体现为临床实践出科考核1次成绩当作《妇产科护理》实践考试成绩;考核指标中操作过程占据的比例较大,但是操作之前涉及的评价、交流和人文关怀等知识较少涉猎;缺少对应用护理流程展开整体护理水平考核的方式,导致护生实习阶段不认真对待,在考试之前才进行恶补,实践能力难以提升,难以达到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二、 仿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 什么是仿真实训教学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是指通过高仿真虚拟培训设施训练技能的一种方法。它是现阶段医改中的热门话题,经过创建模拟临床情境,促进学生尽早接触到临床,此外各类模型、模拟教学设施给护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它的直观、清晰以及多次操作等特点充分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强大优势。经过构建护理实验实训中心,采购科技含量较高的模拟设备,有利于进行达到临床标准的技能练习和考核,提升护生的学习效果。智能仿真技术(PhysiologyDriven Technical)是现阶段模拟教育领域最接近实际的一类仿生技术,它含有许多先进的技术,能够真实模拟病患的各类特征,在模拟各类临床病例的过程中,模拟人可以出现不同的生理性、病理性以及药理性的改变。同时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调整救治的难易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这种技术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与整合性,模拟了一个病患的整个病程,此外医疗操作与模拟病患的反应是互相联系的,不管准确与否,操作有效与否,模拟病患皆会出现对应的反应,这样逼真的治疗环境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病患的情况,促使他们做出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必然能够提升护理实践能力。

(二) 仿真实训教学实施意义

把这种模型运用到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模拟病患机体上相同的病症场景可重复利用,而且准许犯错,这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并能够激发他们对实践操作的兴趣。仿真教学媒体的运用对于打开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提高专业水平具有显著的功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是所有教育领域通用的。然而就当前形势而言,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時间内,教师仍旧是教学中的主体部分。高度仿真的教学氛围、逼真的病患以及逼真的护理操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变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护生在模拟病患身体上展开真实的操作,而且操作效果可以从病患身上慢慢显现出来。学生操作准确,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操作失误则会导致护理出现问题,这些在模拟的病患身上都能够一一表现。通过此平台的运用,从一定水平上强化了护生对环境的适应水平,慢慢提升技能的应用水平。人文关怀模式的护理是目前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构建将病患视为主体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表现出仿真模拟教学的情感刺激功能,在操作过程中,时刻要将模拟病患当作真人来看待,使护生的护理素质与人文素养都能够获得提升。

妇产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环节内,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且要重视操作能力的锻炼。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因为妇产科比较独特,不具备规范化的病患来作为实验对象,同时妇产科护理操作一般会关乎到病患比较隐私的部位,同时风险系数较高,能作为示范的病患较少。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怎样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达到护生在结业之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是教学中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仿真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一) 构建仿真模拟实训环境

为对仿真模拟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媒介,应当选择多类妇产科仿真模拟教学设备,对此学校购买了“智能网络版分娩及急救模拟人”,它主要涉及婦产科与急救知识,包含儿科、产科以及基础护理等众多科目的知识,能够展开护理评价、技能训练以及与病患沟通等训练。此外,选择各种妇产科专业技能仿真教学设施,例如可以展开产前、产中宫颈检查的“生产全程宫颈变化模型”;可以亲身体验孕妇体型、动作的“孕妇行动体验装置”;可以展开产程观测、胎心监护、引导分娩等活动的“分娩模型人”等。

(二) 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标准与护士执业考核需求,把教学内容分成以下几项内容:首先,通用的、主要的操作技能,比如接生术等;其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理论,比如产程特点等;再次,职业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等;最后,人文素养,比如人文关怀等。以上四项内容进行划分,构成了较多能够互相关联,又互相独立的知识点,继而有规划、有目的地把这些内容穿插至仿真案例的教学过程中。

(三) 精心仿真实训设计

仿真模拟教学重点针对下面两类教学方向:首先,用作单独的妇产科技能教学。教学侧重于给学生供给一个逼真的教学模具,使他们可以模拟部分在真实病患机体上无法进行练习的技能,体验真实的操作感。比如宫底检查等。其次,仿真案例综合实践护理。依据教学内容与目的,筛选符合条件的真实病患,把对应的操作技能点与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穿插进来,通过数字化操作,在模拟教学设施上显示出来,构成仿真模拟病患,继而让护生亲自操作。比如设计“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窘迫”的案例。在整体的护理处置环节内,不但关乎到妇产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也关乎到其他科目的知识与技能。案例的产生让以往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变为更加具体与具有感染力的知识。

(四) 教学过程控制

教师将背景与目的讲述清楚之后,继而交给学生自行处理,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占据主体位置,教师不会去横加干预,随便让他们自行发挥,仅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以确保护理操作可以有效开展。全部的操作结果会在病患的机体上表现出来,学生在护理操作结束之后,观察回放录像,继而展开评价,最终教师给出适当的补充与总结,让学生们认清自己薄弱的方面。

(五) 整体护理能力评价方案拟定

教学评价要包含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经过观看回放录像,找到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认清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于评价内容来说,不但要对某个技能的操作进行详细的评价,而且要重视多项技能的综合使用;针对评价标准来说,要和实践相连接,重视技能的操作准则与应用条件,重视针对专业水平与人文素养的评价。

(六) 仿真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妇产科护理学仿真实训设计思路图

四、 结语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兴起,能有效弥补学生人数多与临床案例少、患者维权意识浓、学生动手机会少等矛盾。高仿真模拟人的智能化特点,使实训环境更趋真实,学生可以在模拟人身上重复训练、反复纠错、不断完善。同时,由于高仿真模拟人显示了疾病的躯体和心理等多重表现(如模拟人分娩时的疼痛、情感表达等),因而,比较容易在模拟系统的职业情景中培养学生整体护理思维,提升学生整体护理能力。随着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或即将引进仿真模拟实训系统。但从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学校的模拟系统仍然处于闲置、或充当学校摆设的状态,模拟系统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模拟人的实训使用效果,使仿真模拟系统真正成为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提升的实训平台,相关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涂丽霞,苏春娟,等.基于SimMan综合模拟人培养高职护生核心胜任力应用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97-98.

[2]姜文莉,许虹波,陈军,等.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55-57.

[3]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8-20.

[4]刘桂芳,孙建萍,宋丹,等.高仿真模拟教学对护生实习影响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11-12.

[5]罗艳华,陈沁,岑慧红,等.护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拟教学行为表现测试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78-1081.

作者简介:

张玉红,讲师,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整体护理实训教学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