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能力及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8-09-19 02:11史国军叶兴涛屠小龙何国浓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培养液

史国军 叶兴涛 屠小龙 施 航 董 晶 陆 宁 何国浓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冬凌草甲素是中药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冬凌草中占0.68%[1],对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功效,作用机制复杂。本研究重点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及药物: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冬凌草甲素(Oridonin)购于Sigma公司,货号:28957-04-2。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美国Sigma公司,DMEM培养基、0.25%胰蛋白酶购于美国Hyclone公司,10%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Vimentin一抗:杭州华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ET1610-39。E-Cadherin一抗:杭州华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ET1607-75。倒置显微镜(COIC4365)购于日本Nikon公司,精密电子天平(美国Ohaus,型号AR1140),OD值测量仪器(高精度分光光度计)为NANODROP2000。

1.3 方法:分述如下。

1.3.1 细胞培养: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株,快速解冻复苏于细胞培养瓶中,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换液1次。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时,加入适量的0.25%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再用适量DMEM高糖培养液重悬细胞,转移细胞悬液至两个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细胞传代3次后可用于实验。

1.3.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SMMC-7721,5×103/孔接种于4个96孔板,每孔培养液为200μl,预培养24h后进行实验。每板按照分组加入含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的完全培养液,使其终浓度为空白组(0μmol/L)、低剂量组(8μmol/L)、中剂量组(16μmol/L)和高剂量组(32μmol/L),每组8个复孔,继续培养。分别再培养24、48、72、96h后终止培养。加MTT液(2㎎/ml)20ml/孔,再培养4h,离心弃上清液,加DMSO180μl/孔显色。用酶标仪在波长570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

1.3.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检测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后对细胞SMMC-7721迁移能力的影响,取细胞对数生长期制备单细胞悬液,将2×105/ml细胞/孔接种于24孔板,于37℃、5%CO2培养箱内孵育10~12h后,在90%融合的单层细胞表面划出一无细胞的细痕,用基础培养液漂洗数次清洗划痕道上的细胞。加入无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观察48h后细胞迁移到划痕区的情况,采用ImageJ软件计算迁移到划痕区细胞的单位面积数值变化,每组设3个复孔。

1.3.4 Western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各组作用48小时后,蛋白裂解液裂解细胞后提取细胞总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半干转膜法转至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1h。加一抗稀释液4℃孵育过夜。磷酸盐缓冲液(PBST)洗膜10min×3次。加入不同稀释比的二抗稀释液室温孵育1h,PBST缓冲液洗膜10min×3次。ECL化学发光,暗室胶片显影后,Image-Pro Plus5.0软件计算条带光密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见表1。

表1 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体外抑制OD值比较(±s)

表1 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体外抑制OD值比较(±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

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371±0.065 0.132±0.032*0.046±0.011*▲▲0.043±0.008*▲▲0.093±0.005 0.093±0.008 0.099±0.007 0.098±0.007 0.156±0.019 0.087±0.005*0.071±0.005*▲0.070±0.014*▲0.181±0.016 0.093±0.007*0.059±0.003*▲▲0.053±0.009*▲▲0.335±0.016 0.119±0.008*0.052±0.004*▲▲0.039±0.006*▲▲

2.2 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比较:根据初步的细胞增殖实验,确定冬凌草甲素作用48小时来进行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冬凌草甲素对细胞SMMC-7721迁移能力的影响

2.3 各组E-cad和Vimentin的WesternBlot法检测:见表3。

表3 冬凌草甲素对各组E-cad和Vimentin表达的灰度比值比较(±s)

表3 冬凌草甲素对各组E-cad和Vimentin表达的灰度比值比较(±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

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6 6 6 6 0.519±0.055 0.633±0.0156**0.718±0.048**▲▲0.756±0.027**▲▲0.711±0.051 0.627±0.046*0.544±0.061**▲0.538±0.073**▲

3 讨论

冬凌草又名延命草,素有“人间仙草”的美称,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亚桠的全草,发源于济源太行、王屋山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冬凌草,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活血、消炎止痛和抗肿瘤等功效。冬凌草甲素是其抗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等[2]。E-cad属于钙黏蛋白超家族,是最重要的细胞上皮表型,介导细胞之间的黏附,维持细胞结构和形态的稳定[3]。研究表明,E-cad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4],其不仅能促进肝癌细胞转移,还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干细胞化。研究还发现[5],肝癌中Vimentin表达增高,且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肝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细胞迁移能力,并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与之前的研究报道一致[6]。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可增强E-cad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且与剂量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可抑制肿瘤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从而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为冬凌草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本课题组还将对冬凌草甲素其他抗肿瘤机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冬凌草甲素培养液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与形态的影响研究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的制备及其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分析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冬凌草茶中多糖、总黄酮及冬凌草甲素浸出特性研究
冬凌草适宜采收期的研究△
连续4周口服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血红素加氧酶的影响
冬凌草活性部位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体外研究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睾丸和附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