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2018-09-19 09:33周长茂刘冰洁
大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周长茂 刘冰洁

[摘 要]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然而,当前一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体现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缺乏理性分析、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少认识等。根据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挖掘社会的感染作用、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加强自身的教育作用方面提出了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8-013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近平提出,“要讲清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并且在“四个自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这对于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界定

(一)文化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3]这里“文化”的意思是指君主以文教礼乐为依据而教化臣民。虽然文化有多种定义,但是总体可以将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以外的一切社会事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化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4]

(二)自信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自信有着不同的定义。张春兴认为,“自信是个人对自身的所知者与所能具有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者决定充满自我肯定”[5]。也就是说,自信就是对自己所将做或者是所做事情的一种价值肯定,是对自我能力的相信以及对自身价值做出的积极客观评价。

(三)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6]也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在充分认同自身的文化并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充分肯定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价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传承、弘扬和创新。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各种思想交流和融合的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逐渐享受经济所带来的一些物质快感,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部分大学生不注重个人方面的自我修养,贪图享乐,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而这些正是与无私奉献、集体主义、乐于助人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违背的。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不在以平等、友爱、善良、团结、互助为最主要的准则,而是遵从金钱等价交换的原则来重新定义交往原则。这样的一种状态会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有功利主义,不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持怀疑的态度,总是认为西方的文化比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具有优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

2.对西方外来文化缺乏理性分析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外来文化通过网络、期刊、电影、图书等方式大量涌入中国,想借由这些文化产品来宣扬他们的价值理念。而西方国家正是借由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部分大学生特别喜欢过西方节日,却不太注重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部分大学生盲目向往外国的教育方式,认为外国的教育更加合理、更加轻松,对外国的教育缺乏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3.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不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7]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历史的重担,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然而,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挑起这个重担,没有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不够,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注不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未来发展存在不乐观的态度,缺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受到了消极的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更加重视自己的利益,力求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大学生在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的功利性特点会造成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追求逐渐被利益所迷惑,出现诚信缺失、伦理道德修养缺乏等问题,从而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但是他们通过网络了解的可能只是西方文化的表象,对于西方文化的真实内涵他们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这会导致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丧失文化自信。

(二)学校因素

大学是大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的一个主要场所,但传统文化教育、文化实践活动等的缺失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第一,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缺失。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教育内容设置重应用轻基础,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但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第二,高校的文化实践活动较少。目前,高校出于安全与经济因素的考虑,很少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教师单纯的讲授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学校文化实践教育的缺失会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高校主要通过思修课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然而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中,没有调动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认同,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三)家庭因素

大学生仅仅依靠学校来接受文化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家庭来获得文化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学生家长的思想也表现出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的倾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少关注。家长的价值观念以及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从小就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自然不利于他们文化自信的培养。还有部分家长出于对子女将来就业的考虑,没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学的专业。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国外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让子女学习西方的文化,忽视了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这也会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四)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新事物他们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认知新事物和判断新事物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自主。因此,大学生经常被各种社会思潮所左右,在文化的选择上踌躇不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相较于传统文化,大学生更愿意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这也让他们忽视了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大学生更容易接收到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部分大学生更加认同西方文化,这会造成他们自身文化自信的缺失。

四、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策

(一)挖掘社会的感染作用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使大学生受到感染,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一,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要加强建立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微博、网站等公众平台,让大學生身处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第二,发挥传统纸质媒体的引导作用,发挥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染作用。第三,利用社区平台。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教育,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二)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做好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第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思想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第二,把文化自信培养与班级工作、团组织工作、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自身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第三,学校还可开设传统文化课,将国学经典、唐诗宋词作为教学重点,让大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根深蒂固的,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价值观的熏陶。第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家长思想上认同和行为上践行中国优秀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才能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第二,家长可以为大学生订阅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让大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第三,家长可以督促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中国优秀文化,通过在网上观看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纪录片等形式,实现大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四)加强自身的教育作用

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自我教育。第一,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兴趣,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等方式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第二,大学生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既不可以全盘接受,又不可全盘否定。第三,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进而提升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这对大学生自身文化自信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底蕴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出发,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而通过挖掘社会的感染作用、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加强自身的教育作用等方面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笔者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此事引发更多的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和探讨。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3] 叶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0-251.

[5]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68.

[6]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6.

[7] 陈福生,汪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四力”[J].理论导报,2013(4):21-23.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