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海,救助天使见招拆招

2018-09-20 11:18李占梅
莫愁 2018年25期
关键词:渔船渔民直升机

文/李占梅

海浪滔天,轮船倾覆,救援者从直升机上降下,向惊慌的人们伸出援手……别以为这是影视剧中的场景,这每一分每一秒的惊心动魄,都是85后宋寅的日常工作。

一个并不浪漫的选择

身材高挑,干练短发,通过最后一项飞行考核,接过那本蓝色执照时,宋寅羞涩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那天是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也是大年初一。电视中喜庆的烟火奋力燃放着,璀璨缤纷,宋寅亲吻着飞行执照,那是她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宋寅曾就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系,目标是成为一名引航员。2008年,大四时,她被港剧《随时候命》迷得热血沸腾。电视剧讲述的是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上山下海,在恶劣环境中拯救生命的故事。时而悬停、时而急速飞行的直升飞机,女演员连体的飞行服都深深吸引了宋寅,她幻想着成为飞天英雄,感觉一定很酷。

没多久,东海救助飞行队来校园招收女飞行员。“也许可以梦想成真呢。”宋寅报了名,且真被录取了,之后便被送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飞行学院,进行初始培训。那是一段比备考大学还苦的日子,每天早上从8点学习到晚上12点,还有不断来袭的各种考试、高强度训练,“玩命地练”。15个月后,宋寅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位救助队女飞行员之一。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特殊行业里,宋寅备受瞩目和质疑,经受的考验也更大。

2010年12月27日,宋寅第一次参与救助,对象是几名在海上作业中受伤的渔民。那天海面浪头很大,强劲的风夹杂着小雨,没头没脑地刮来,渔民的小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汹涌波涛间跳跃着。狭小的甲板上,十几名渔民仰着头,用渴望的眼神,等待着救援之手。然而,甲板上调运空间太小,而且一片湿滑,还竖着高高的桅杆,渔民们站都站不稳,更别提接住救生员扔来的缆绳了。

飞机和船慢慢靠近,稍不注意,船和吊在下面的救生员摆动起来,就可能撞到障碍物。雨越下越大,飞机小心匀速地移动着,尽量保持平稳。不一会儿,绞车某处被卡住了,无法控制挂钩的高度。这意味着,挂钩将随风乱摆,一旦缠到船上,连飞机都会被牵扯失控。

宋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作为副驾驶,她能做的只是一遍遍地监控飞行数据,观察周围情况,心里预演各种可能。好在坚持了一阵子,雨停了,天气迅速好转,绞车手准确地喊着口令,机长稳稳地操纵着飞机。随即,听见伤员进舱的声音,宋寅知道,整个救援,最难的那部分已经完成了。

夕阳西下,天地似乎融为一体,被风吹皱的海面上,折射出殷红的霞光。眼前的世界美得沉静,就如宋寅此刻的心情。经历了焦灼,体验了兴奋,她才深刻领悟到:所谓飞行救助的浪漫、酷帅,只是对局外人而言,对于真正的飞行员来说,它只意味着一份责任,一份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带给别人的责任。

茫茫大海中和时间赛跑

随着救援次数增多,宋寅对这份职业的理解日益加深:每一次行动,都是和时间赛跑的生死大战。

2015年3月,宋寅正式成为搜救机长,肩章也升为四道杠。四道杠分别代表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

就在这年年底,宋寅接到任务:在距离上海外高桥约90海里的东海海域,一条渔船机舱着火,现场风速达到35节,相当于每小时64公里以上,浪高6米,10名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宋寅迅速从上海高东机场起飞,前往救助区域。起飞不到10分钟,塔台发来报告:渔船定位有偏差,与之前报告的位置相隔二三十海里,这意味着留给救援的时间只有15分钟了。更糟的是,此时渔船失去动力,随波逐流,已经漂到离原定位点更远的区域。

不但距离加长,海上气象条件也恶劣起来,航路上下起阵雨,直升机随时有结冰的可能,风速同时变大,飞机油量却在不断减少。而想到着了火的渔船在巨浪中颠簸,随时可能爆炸,亦或被大海吞噬,宋寅更加焦急。每拖延一秒钟,就可能失去挽救一条生命的机会,所以,能不能救,该怎么救,她必须迅速决断。

只有对着正风飞行,发动机才能发挥较大功率。可是遇险船舶就像进了滚筒洗衣机,打旋儿摇晃着,宋寅必须根据风向、风速、船的动态,随时调整直升机的位置。

根据当时的条件,直升机不能再下降了,只能悬停在离海面十几米的高处,否则就有被吸入海中的危险。高处没有参照物,控制飞机的位置难上加难。着火船只的烟雾对直升机功率也有一定影响。而且,如果船舶爆炸,直升机又该怎么操控?宋寅像一台缜密的计算机,反复琢磨着这些问题。

雨越下越大,烟越来越浓,几番思量,宋寅只能让救生员冒险下降,并且紧急搭载潜水员,提供支援。驾驶室里,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盯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变化,好像在观看一场与时间的拉锯战。终于,机组克服重重阻力,救起8名遇险船员,达到载重极限后才离开。另2名船员则被其他机组成功营救。

迎寒潮,战烈火,搏巨浪,齐心协力,让生命重生,直升机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远处的灯光已经与月影在悄悄对峙。回首潮涨潮落,世界又在不断开始,宋寅心潮澎湃。她和战友们紧紧拥抱,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语言无法描述的对彼此深深的赞叹。

充满“麻烦”的紧张生活

救援过程中,“麻烦”层出不穷,如何做到镇定自若、见招拆招,考验的是飞行员的勇气和智慧。

2015年11月的一天,在长江口东北约120海里处,一艘渔船遇险,水面仅露出船底。救助船舶成功救起9名伤员后,发现翻扣船的舱内还有微弱回应,疑似被困人员。宋寅临危受命,紧急搭载潜水员、专业设备前去增援。

救援作业中,可能有多种方案,需要尽快判断哪一个时间最短、最安全。目前,宋寅正经历着这样的考验。救助设备形状不一,也非常重,没法吊运,没法一架次完成运送。而且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将人员、设备一个个通过高绳送到船上,就会耽误时间。

宋寅立即提议,调派两个机组一起执行任务。装载设备完成后,第一驾飞机赶往事故现场,宋寅带领队友们悬停到救助船上,开始运送设备。等他们完成任务,准备返航时,第二架飞机恰好赶到。就这样,3个机组,接力飞行5个架次,所有人员与设备迅速安全到位。随后,潜水队员争分夺秒地救援。渔民被救出时,距离他被困已过去了36个小时。暖暖的落日下,机组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奇迹……

不出任务的日子里,工作也不轻松。机库里的每一架直升机,需要根据不同型号和要求,进行时检、日检。飞机起飞前,需要严格“体检”。维护单上列着200多项检测项目,经验丰富的机务人员,填完一张表需要45分钟。执行任务时,检测更要争分夺秒,检查一项也不能少。即便是一块抹布,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放在特定的地方。

2017年,宋寅和搭档共救助了21人,成为上海市党代表,去爱心暑托班当老师,与孩子们分享航空知识。

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至今救下近200人,网友称宋寅为“最帅女搜救机长”。媒体上,她总是在众人的热切期盼中,左手轻轻一掰头盔,面罩收起,露出清秀帅气的脸庞、干净沉稳的笑容,瞬间收获满堂尖叫。

她是救人于危难的天使,注定会绽放奇异的色彩。

猜你喜欢
渔船渔民直升机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直升机?
渔船上的谋杀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直升机很热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