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MRI、US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效果比较

2018-09-20 01:04浩,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积水颅脑

曾 浩,彭 敏

(1.广元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四川 广元628000;2.广元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四川 广元628000)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指受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颅脑结构先天发育异常,大多于出生时即被发现,少数胎儿出生后可逐渐显现,临床治疗并不理想。产前US检查技术因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可实时动态观察、无害等优点,是临床产前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常规手段。但US检查易受声波成像分辨率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结构的观察和判断[1]。一项对22例可疑胼胝体发育不良(ACC)胎儿产前诊断报告[2]显示:病理金标准确诊21例ACC胎儿中,超声正确诊断仅为17例,误诊1例和漏诊3例,对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近些年MRI技术突飞猛进和逐渐推广应用,体现出成像质量佳、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为胎儿产前畸形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3]。笔者结合上述背景开展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前MRI、US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效果,为临床优化诊断、指导妊娠结局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产前US和MRI检查的56例孕妇,其中经胎儿引产尸检或随访分娩后证实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1例,共37处畸形(25例1处畸形,6例合并2处畸形)。孕妇年龄23-32岁,平均(27.1±2.4)岁;胎龄25-39 W,平均(28.9±2.7)W;妊娠史25例,其中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6例,4例流产。所有纳入产妇均无其他妇科疾病,心肝肾功能健全等。

1.2方法孕妇入院后均接受常规US检查,并于US检查后3 d内行MRI检查。均由我院资深影像科医师执行检查操作。具体方法:(1)产前US: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Voluson 730exp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指导孕妇取平卧位,调整呼吸。行常规腹部扫查胎儿颅脑的侧脑室平面、丘脑平面、小脑平面等横断面结构图像。(2)产前MRI:仪器选用GE Signa CV/i型1.5 T超导MR仪器,采用8通道相控阵体线圈。指导孕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调整呼吸,由足先进。在盆腔冠状面定位像基础上行胎儿颅脑脊髓、胸腹部轴面和冠、矢状面扫描。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相关参数设置:TR为最短重复时间,TE 90-100 ms,层厚4-6 mm,层间距≤1 mm,矩阵256×256,扫描视野40 cm×40 cm。所得图像由我院2名资深MRI医师共同双盲阅片得出最终诊断。

1.3观察指标以胎儿尸检或新生儿影像随访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观察产前US、MRI对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效果,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常规US和MRI诊断结果比较本组有31例确诊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其中25例经孕妇及家属同意终止妊娠、尸检证实,共29处畸形,6例经新生儿随访MRI检查证实,共8处畸形。产前US正确检出25处,误诊8处,漏诊4处,诊断准确率为67.57%(25/37);产前MRI正确检出33处,误诊2处,漏诊2处,诊断准确率为89.19%(33/37)。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产前诊断准确率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3,P=0.024<0.05),见表1。

表1 产前US和MRI检查对37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效果比较

2.2中枢神经系统畸形MRI分析本组产前MRI检查共检出33处畸形,MRI主要表现:(1)MRI检出8例先天性脑积水(侧脑室三角区内径>15 mm),可见双侧脑室明显扩张(图1),其中3例严重者大脑皮层受压变薄,冠状面脉络丛层面测量显示双侧脑室三角区15.1-16.6mm,平均(15.8±0.5)mm。漏诊1例,可能和受检胎儿后颅窝池未消失以及小脑肿胀有关,终止妊娠后经解剖确诊。(2)MRI检出7例全程脊柱裂,显示椎弓断裂、缺失和裂隙形成,椎管敞开,未见脊髓。(3)MRI检出7例无脑畸形,行矢/冠状位扫描仅见颅底结构,均未见前额,眼部位于颅脑最高处,提示颅盖骨和颅内组织缺失(图2)。(4)MRI检出5例蛛网膜囊肿,囊肿可位于中颅窝、半球、鞍上池或颞极等处,表现为后颅窝巨大囊性占位(图3)。漏诊1例,原因可能和MRI对颅内囊肿尤其是室管膜/脉络丛囊肿的显示欠清晰有关。(5)MRI检出5例脑膜脑膨出,其中3例颅前部脑膨出,2例颅后部脑膨出。MRI于枕部均可见颅骨缺损和膨出的脑脊液、脑组织、脑血管和硬脑膜组织信号的混杂信号包块肿物(图4)。(6)MRI检出1例脑穿通畸形,MRI可见单个形态不规则的囊腔,T1加权像上呈囊状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提示大脑半球脑实质缺损,并与侧脑室、蛛网膜下腔相通。2例误诊为脑积水,分析原因可能和MRI成像平面不准确有关。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在胎儿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主要包括颅内结构异常和脊柱异常,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畸形胎儿预后较差,孕期加强产前检查十分重要。产前US检查是临床首选的影像筛查手段,但也存在灵敏度、特异度低的局限性,难以充分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MRI检查不易受羊水少、胎儿位置低、孕妇腹壁肥厚等因素影响,对胎儿颅内结构显示清晰,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和运用[4]。尽管胎儿检查安全性一直是MRI所面临的难题,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MRI检查时短时间内暴露于电磁场内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害。随着快速MRI序列技术的应用,几乎不存在电离辐射,对胎儿安全性较高,而且能最大限度避免运动伪影,对早期胎儿相关畸形评估应用前景广阔[5]。本研究显示产前MRI共检出33处畸形,诊断准确率为89.19%(33/37)明显优于产前US诊断67.57%(2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文献报道[6]相吻合,说明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显著优势。正常胎儿大脑发育约20周时开始出现轻微的褶皱、脑沟、脑回,至24-27周时脑中央裂、大脑二级脑沟发育基本成形,至32-33周时主要脑沟、脑回发育基本完成,因此产前MRI检查多在孕24周后,结合正常胎儿脑结构发育特点和MRI影像表现,可较好判断胎儿颅脑结构异常情况。本研究中2名影像医师讨论发现:和常规US检查相比,MRI检查具有成像平面标准固定、视野大、分辨率较高、组织特异性优等优点,对观察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脊柱等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明显较优。

图1 孕35周,MRI冠状位T2WI脉络丛层面中部测量显示,脑室三角区宽度15.3 mm,提示脑积水图2 孕31周,MRI 矢状面T2WI扫描,眼部位于颅脑最高处,未见颅盖骨和脑组织

图3 孕28周,图中箭头处可见巨大囊性占位效应,和周围脑脊液在T2WI上均呈高信号特征。 图4 孕29周,MRI矢状面可见枕部有高信号和呈等信号的混杂信号包块,膨出脑组织等通过颅脑缺损部和颅内相连接。

MRI可直观观察脑室扩大的程度和测量皮层的厚度,掌握阻塞部位和脑积水原因等信息。本组8例检出先天性脑积水胎儿均可见双侧脑室明显扩张和后颅窝池消失,小脑扁平体下疝[7]。US对脊柱和椎体的显示易受羊水过多、胎儿体位不正等因素影响而欠清晰,MRI可直观显示脊髓和椎管闭合情况,并可见脊髓空洞症等畸形,为评估脊柱裂提供直观可靠依据[8]。无脑畸形MRI检查可见头部任何扫描切面无胎头圆形颅骨环和大脑组织结构。1项17例积水性无脑畸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9]显示:16例大脑结构消失,第3脑室和侧脑室均未见显示或侧脑室变形、扩大,仅1例可见少量残存脑实质,面部扫查发现眼部上眶均无前额,呈“青蛙”面容状,诊断特异性较高。MRI检查蛛网膜囊肿的最典型表现是后颅窝巨大囊性占位,T2WI上信号特征和周围脑脊液基本相同[10]。值得注意的是囊肿部位较多,检查时应对脑表面、脑裂和脑池部进行全方位观察。MRI对脊液的直观显示为鉴别诊断脑膜脑膨出提供了条件,不同序列中脑脊液呈高信号,脑组织呈中等信号,脊液呈低信号。脑膜脑喷膨出的组织中主要是脑脊液、脑组织,在颅骨缺损部位可见较大的混杂信号包块,分辨率优于US[11]。MRI对脑穿通畸形可较好显示大脑实质缺损,缺损部位和脑室相通,且呈低信号的不规则形态囊腔表现。但不排除受MR成像平面不准确影响出现错误诊断,较易和单纯脑积水混淆,对血流和脉络丛室管膜显示较差,因此对可疑脑穿通畸形胎儿应结合MRI不同序列仔细排查[12]。

综上所述,产前US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对胎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但诊断效果不及MRI。临床实际中结合经济费用、安全性等因素,可先选用产前US进行初步检查,对US难以直观诊断或病灶显示不佳时,可考虑结合MRI检查结果做出最终诊断。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积水颅脑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