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8-09-20 10:38夏美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鲟鱼鱼群水体

夏美

【摘要】近年来,鲟鱼人工养殖在我国由南到北都非常流行。但是由于养殖者不注意科学地养殖方法,只注重经济利益,导致全国各地地养殖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病害。文章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它们包括自然灾害、病害预防工作差、养殖密度不当等。从这些角度出发,找出减少鲟鱼病害的根本方法,对药物投放、安排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都有深入研究,以最少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解决鲟鱼人工养殖的病害问题。

【关键词】鲟鱼养殖;防控

随着鲟鱼养殖病害的广泛发生,研究者们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病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笔者也根据自己研究所得的数据,深入探讨了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并且从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下文章详细地阐述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笔者的研究心得。

1几种常见病害发生的原因

1.1天气因素和自然灾害

极端天气是引发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极端天气能够明显地影响水温的变化,有很多生活在人工养殖环境里的鲟鱼缺乏适应突变水温的能力,体质变弱,抗病毒能力下降。在生活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容易使得鲟鱼感染疾病甚至失去抵抗能力而死亡。另外自然灾害也是同样破坏力很大的因素,例如洪涝灾害、地震、干旱、潮汐等危害系数极大的灾害不仅会导致水温剧烈变化,而且,在受灾过程中,一些带有细菌、垃圾四处漂流,会造成大范围的污染,诱发人工养殖的鲟鱼产生各种带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受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鲟鱼人工养殖病害情况时有发生,是我们广大研究工作人员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1.2病害预防工作不到位

若要减少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几率,在遭遇病害前做好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人工养殖鲟鱼的预防工作主要缺陷在于:打疫苗的次数和频率没有把握好、预防工作的方式不恰当、没有采取经常性的检验措施等等。特别是消毒。所以说,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得重视起来。但是现阶段大多数不知道如何科学地防病预病。

1.3养殖密度安排不当

目前我国养殖户广泛使用的一种养殖方式是网箱养殖,因为网箱养殖方式不仅设备简单,操作方式容易,而且经济成本低廉,捕捞效率高。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同样存在很多弊端,网箱的结构复杂、布局混乱,如果规划不好的话,鲟鱼生活的环境就会过于拥挤或者过于分散,在拥挤的部分病毒就会很容易传播,鲟鱼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生存性障碍。高度密养可能会导致鱼群内部相对空间的减少,降低鲟鱼的生长速度,使鱼群内部生长不均匀,在布局鲟鱼的养殖方式时,应该着重考虑鲟鱼的养殖密度,合理安排养殖方式。

2病害发生的防控对策

2.1改善鲟鱼的养殖环境

虽然我们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天气变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最大化地减少伤害。为了减少天灾的伤害,必须想办法改善鲟鱼的养殖环境。其中水质是水产养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改善水质的基本方法就是投入一些绿色植物为水体提供足够的空气供鲟鱼呼吸使用。而且随着温度的变化、水质变化,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足够的生存空间,又要保证高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鲟鱼的生存状态改变鲟鱼的养殖方式,确保病菌侵害的可能性最低。

2.2针对性地投放藥物

在养殖的前期,要做好鲟鱼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定期注意打疫苗,时常抽查出鱼苗进行病害检疫,对每一个部分的水体进行水质抽查,从源头上杜绝病菌的侵入;这种病害发生时,投放药物就要注意先对饲料进行研究,使用的药物要配合饲料的营养全面性,饲料缺少的营养由药物来补充,这时候药物所起的作用不仅是防止病害,而且是为鱼群改善营养不良的问题。投放药物的前提是对鲟鱼的病情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投放,不轻易伤害其他鱼群。对于病情严重的,则要单独治理,不能再放回鱼群中以免影响了整个水体环境。

2.3调整好合适的养殖密度

所谓养殖密度要适当,就是不能过高或过低,高密度养殖会导致种内对空间和食饵的竞争,会加大鱼类的自身抑制作用,影响鱼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和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也极易污染其生活环境;低的养殖密度显然不能被大多数追求鲟鱼养殖效益的养殖户所接受,而且也会浪费场地、水体等资源,鲟鱼的存活率也会很低。所以控制好鲟鱼的养殖密度是关键解决方案。在水体条件差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鲟鱼养殖密度;在水质干净、绿色植物多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大鲟鱼养殖密度。养殖密度也不是一个地区必须要求是一样的密度,可以根据一个水库不同方位不同水体环境改变相应的养殖密度。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加强日常养殖管理,锻炼鱼体质,配合饲料喂养的不同方式,采取不同的养殖密度控制。结语:鲟鱼的养殖效益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如果发生鲟鱼病害,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处理这些带有病害的鲟鱼也需要相当大的成本。病菌无处不在且传染性极强,为了防止病害大范围的传播开,我们必须多加注意,从生活环境到水体水质,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防范工作。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就可能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大的灾害。所以要从从改善鲟鱼的养殖环境,针对性地投放药物,调整好合适的养殖密度等方面入手,仔细研究如何将防止病害、如何将病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以上就是笔者所有的研究心得和建议,希望能够被采纳。

猜你喜欢
鲟鱼鱼群水体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100岁的鲟鱼
基于改进鱼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光伏阵列多峰MPPT控制策略
多子群并行人工鱼群算法的改进研究
欧盟将禁止八种水体有毒物质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