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2018-09-21 06: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脂溢鳞屑皮脂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091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亦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1],好发于头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2],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后扩大融合成黄红或暗红色斑,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等病理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3]。临床上好发于两个年龄阶段:婴儿和成人。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去脂、抗感染、杀菌、止痒为主[4],并且主要是针对成人进行研究报道,对婴儿SD则不够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的健康、外观、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需要提高对婴儿治疗的效果。笔者采用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30例婴儿SD,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婴儿SD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个月,平均年龄(4.56±0.53)个月;病程0.72~4.23个月,平均病程(2.43±1.52)个月。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7个月,平均年龄(4.60±0.48)个月;病程0.63~3.82个月,平均病程(2.09±1.3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皮肤性病学》[5]中关于面游风(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①好发于成年人及婴幼儿;②常分布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③损害常为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境界清楚,有融合倾向,严重者可呈大片弥漫性损害,炎症明显,可有渗液、糜烂、结痂等湿疮样改变;④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头皮损害可引起头发细软、稀疏脱落,面部皮损常与痤疮、酒齄鼻并发。

1.3 纳入标准 符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在0~1岁之间;治疗前2周内未外用、1周内未服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抗真菌类药物;能够配合治疗,并按时随访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者;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或HIV感染;近2周内曾进行相关治疗;合并头面部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头癣等其他疾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和随访。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酮康唑洗剂(院内制剂,批号20160227)每晚1次外洗,先淋湿患处,再将酮康唑洗剂搓出泡沫后,用泡沫轻揉患处3~5 min,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40095)。 观察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白鲜皮15 g,侧伯叶30 g,黄芩10 g,桑叶10 g,皂角刺10 g,何首乌10 g,川芎10 g,透骨草30 g。少量开水化开,加入3000 mL温水中,用毛巾淋洗患处10~15 min,1次/d,洗后干毛巾拭干,立即外擦甘草油,甘草油由生甘草与茶籽油1∶10浸泡1昼夜,先武火后文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即得。

两组均1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6 疗效判定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未愈:症状无变化,或改善不足30%。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自觉症状主要通过搔抓情况观察。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婴儿SD为发生于头皮、面部、前胸正中或外阴部位的慢性皮炎,伴有明显的皮脂产生过多。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感染、营养缺乏、精神因素、饮食偏嗜等有关[7]。发于头部者,可出现头皮的黏着鳞屑性及结痂性斑块,称摇篮帽,面部、耳后、褶皱部和躯干及四肢近端常表现为银屑病样外观[8]。对于婴儿SD主张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但其长期使用可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且停药后易反跳,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且治疗后复发率高[9]。酮康唑洗剂使用虽较为广泛,但其不慎进入婴儿眼睛会引起疼痛,还会使皮炎加重[10],也限制了其在婴儿SD中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容易掌握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SD相当于中医“面游风”、“白屑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白屑风生头与面,燥痒日久白屑见,肌热风侵成燥化,换肌润肌医此患”,提示SD与风、热、燥有关。有学者认为该病主要是因为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11]。《理瀹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因此,中医外治亦从湿、热、风、燥着手,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疏风活血[12]。

本研究中药外洗方中,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疗风湿热之在上者,为君药;侧伯叶疗血分湿热、黄芩清热燥湿、桑叶散风清热、皂角刺治风杀虫、何首乌益血祛风,共为臣药;川芎能散能行,为佐药;透骨草引药入里、祛风除湿,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除湿、祛风之效,配合甘草油解毒、养血、润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脂溢鳞屑皮脂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吗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脂溢性皮炎诱因多谁是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