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与副高
——“相爱相杀”的伴侣

2018-09-21 08:09崔国辉
生命与灾害 2018年8期
关键词:副热带狮子山强势

崔国辉 李 慧

8月3日,第12号台风“云雀”在画了个类似“Ω”的图形后登陆上海;7月11日,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一路“狂踩油门”,以超乎寻常的移速强势登陆福建。台风高移速与奇特的移动路径背后暗藏怎样的玄机?

要了解台风的移动路径和移速,还要从导致台风移动的动力源说起。从台风(北半球)本身来说,它是一团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着的气团。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使台风向高纬度一侧的偏转力度比向赤道一侧更大。因此就整个台风来说,有向北移动的动力。

但为何我们看到的台风通常向西移动?这其中必然暗藏“幕后推手”。夏秋之际,西太平洋上常有一个独立的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以下简称副高)。而影响我国的台风也大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且大多产生于副高的南缘,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

七八月份的西北太平洋副高正处于强势期,在西伸加强后,控制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控制区域内以下沉运动为主,不利于台风的发展,就如同给长江以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屏障,台风很难穿越这个地带到达更北的区域,反而在副高外围风向的引导下一路向西。

总的来说,台风与副高就像一对“相爱相杀”的伴侣,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副高呈东西带状且强度稳定时,其南侧的台风将向西移动,路径稳定;但如果副高强度不强,台风移动到其西南侧时,会导致副高东退收缩至海上,台风也有可能因此转而向北移动;另外,台风还可使较弱的副高断裂,并从其中间穿过北上。

就“云雀”而言,它北侧的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因此,从日本移向中国大陆的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对它的引导是最直接的。

就“玛莉亚”而言,它遇到的副高也比较强势,所以路径基本稳定向西。在生成之后,“玛莉亚”就狂踩油门,一路狂奔。而它加速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副高在台风北侧大幅强势西伸;直到登陆前,副高的强势维持让“玛莉亚”一直以3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保持高速移动。

像“玛莉亚”这种在副高南侧、受强大的东偏南风驱动的台风,其水平风速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结构,台风北侧的偏东风明显强于台风南侧的偏西风,这种风速的明显不对称也是其强度能在高级别上保持甚至增强的动力机制之一。

副高就像鞭子,鞭子力道越大,陀螺转得就越快,所以导致“玛莉亚”移动速度特别快。而且根据历史统计,这种快速移动的台风,它们的强度都偏强,能达到超强台风级的比例较高。

另外,能只身冲断副高的台风也不在少数。比如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它在生成之初一路向西南方向前行,且强度逐渐增强。眼看就要逼近我国东海,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狮子山”西南之行的脚步逐渐放缓,随后折回,沿着东北方向加速移动,且强度逐步减弱。也就是说,“狮子山”在奔波1700多公里后调头“回家”了。

“狮子山”移动路径如此诡异的原因就是副高被冲散成了两大环,一环在西北太平洋上,一环在大陆上,“狮子山”刚好处于两环副高之间。“狮子山”生成后处于西环大陆副高的东边,在东北气流引导下往西南方向移动,随后又在东环副高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往东北方向折回。

当然,影响台风走向的因素很复杂,副高也只不过是影响因素之一,要准确判断台风移动的路径,还需要靠更新时效的数值预报以及预报员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台风与副高的关系也不仅在于“你进我退”,还会给影响区域带来温度变化。众所周知,副高控制下的地区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台风则带来清凉。不过少有人注意,在台风到来前,也会像副高那样给当地带来短暂的高温。这是由于台风中心附近有强烈的螺旋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后会向四周辐散出去,到达台风外围便与四周环境空气混合下沉。与副高等高压系统相比,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更明显,因而下沉区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通常认为,副高自身的加强和减弱有两周左右的周期,进入减弱期高温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在减弱期再遇上台风,气温就会明显下降。不过等台风登陆后削弱,被台风挤走的副高就会悄悄回来,带来高温。

猜你喜欢
副热带狮子山强势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狮子山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浅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昌北机场的影响及进退预报
狮子山
2016年1月寒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关系的研究
明天更美好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机器人强势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