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2018-09-21 11:11吴丽琼张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吴丽琼 张清

[摘 要]高中地理难度大,许多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不足,影响学习主动性及效率。基于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贴近生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86-02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是否有能力从事某项具体任务的主观评价。面对一项具体学习任务,能否全力以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估和正确认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选择学习任务的内在心理,效能感越强,就越相信自己,不畏学习压力,主动学习,不断通过进步收获学习喜悦,逐渐增强学科兴趣。

一、地理自我效能感与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的耦合关系

1.学科态度偏颇是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起因

地理文理兼备,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国国家地理》提及“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应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自初中地理启蒙教育始地理学科就备受轻视,被视为“小科”,导致教学投入不足,关键时期常为主科让路,这种偏颇的学科态度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学生地理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起因。

2.原有认知结构不完善是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直接原因

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较突出,高中注重求“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若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基础不扎实,不能有效接纳高中地理知识,合理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升上高中后学生会觉得学习是很大的挑战,而且会将学困归因为内容太难,基础不好,能力不足。这种归因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是凭借先前所学知识对后续知识理解和接纳的过程,即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学习任务难度是相对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而言的,已有认知基础与高中理性极强的知识形成断层,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重要原因。

3.零碎知识替代系统知识领会使效能感提升缺乏动力

地理学科知识不是零碎的“分布、特征、规律”等知识,而是有其内在逻辑性和完整性的,要以联系的眼光看待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会前联后拓。《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认为地理学习主要涉及六大内容:在哪里?是什么样?为什么在那里?什么时候发生?有什么作用?怎样使用利于环境和人类?这就是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地理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因果关系、地理过程及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联系)、人地环境关系等知识。地理概念是基础,是表征其他地理知识的基本单元。在众多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掌握思维方法,迁移到相似内容的理解运用中,突破地理难点,实现学习成绩提高,就能提高地理学习效能感,形成地理学习良性循环。

4.学习方法不适应是效能感提升的障碍性因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学习方法则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地理是文综中的理科,意味着文理学法应合理兼用。例如学习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很多学生只会判读正视图上的晨线昏线,若是变换为侧视图或者俯视图,则判读不出。相同的一幅图,考验的是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显然如果还是用文科的记忆方法去背记晨昏线,再遇到另外两种变式图,学习起来就会有困难。又如时区计算,学生可以说出东加西减和东早西晚,却难以理解其计算流程,这往往成为其薄弱环节,这时候就需要转换理性思维学习方法。初中浅层知识感性记忆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要求,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低下,事倍功半,成绩提高不明显,这些都降低了高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学生地理后续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地理效能感提升的障碍性因素。

二、基于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其产生特殊好奇心,促进从“要我学”到“我想学”观念的转变,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

(1)提出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地理问题。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教师应利用好学生已有认知与所学知识产生“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国际日界线内容的学习,可提出“双胞胎姐妹,妹妹的生日比姐姐早”等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意识,教会学生从多种视角看待地理现象。

(2)教会学生发现并掌握特殊规律。高中地理教材中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学习完气压带风带,掌握不同纬度的分带规律,再学习洋流时,与气压带风带图结合分析,可发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40°~60°之间,而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延伸至极圈附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洋流与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特殊规律,培养发散思维。

2.贴近生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源于生活。教学不该是应付考试,而应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以地理的眼光去看待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增强学习乐趣。例如学习常见天气系统、冷暖锋移动过程及其带来的天气现象,学生课后观看天气预报或是上网查阅,结合对天气变化状况的切身感受,收集整理资料,课上分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自学结果进行恰當点评,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现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表达能力。

3.注重学法指导

教无定法,学有其法,学法不适应会导致成绩提升不明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学生对同一学习任务的反馈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农业区位选择”,有些教师采用讲授法,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该内容的掌握,应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当地农场主,考虑自己所拥有的土地适宜种植何种作物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商业或是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时能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注重学法指导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必然要求,教师可通过渗透式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其法,构建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

4.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对学生发展以及效能感提升起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使其面临困难时控制焦虑水平,以理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因此教师不能以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应考虑:学生是否掌握并能运用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与相应地理技能,是否建立地理空间相互联系与理解地理演化过程,是否学会总结归纳地理特征与差异的方法。如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让学生掌握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知识,其次还要进行环境保护意识训练,加强人地观教育。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自信心,改变期望值与学习结果不符的现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 袁孝亭.地理学习与学生的发展[J].地理教学,2006(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