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碘的干扰实验研究

2018-09-22 08:03张峰峰贾清珍程晓天任艳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甘氨酸光度法分光

张峰峰 贾清珍 程晓天 任艳婷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或过多时机体均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形态和代谢障碍[1-2]。目前国际上主要用尿碘来判断人群碘的摄入情况[3],但不能用于个体的碘营养水平评价。为满足个体碘营养评价的需求[4-5],2015年经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同意立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批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申红梅教授主持制定《血清中碘的测定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标准(项目编号:20150401)。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作为起草单位之一,主要负责标准的“干扰实验”研究。依据《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GBZ/T 210.5-2008)[6]中“5.6.6干扰试验”的要求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理

采用高氯酸-氯酸钠溶液在130℃条件下消化血清样品,利用碘对砷铈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H3AsO3+ 2Ce4++ H2O→H3AsO4+ 2Ce3++ 2H+。反应中黄色的Ce4+被还原成无色的Ce3+,碘含量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所剩余的Ce4+则越少;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比色测定体系中剩余Ce4+的吸光度值,求出碘含量。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ED-UI/60型自动温控电热消化器(孔间温差≤1℃);Polystat CC1型超级恒温水浴(控温精度±0.3℃);移液器;秒表。

1.2.2 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符合GB/T 6682-2008二级水规格;浓硫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70%~72%);氯酸钠;三氧化二砷;硫酸铈铵;碘酸钾(基准试剂);氯化钠(优级纯);氢氧化钠(优级纯)。

1.3 干扰实验

1.3.1 干扰物及实验浓度 依据《干扰实验指南》(WS/T 416-2013)[7]和《尿中碘的测定 第1部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8]标准选择干扰物及实验浓度。NaCl(11 g/L);HPO4

2-(1.5 g/L);KNO3(700 mg/L);Ca2+(200 mg/L);Mg2+(365 mg/L);2 mg/L F-;2 mg/L Fe2+;2 mg/L Zn2+;2 mg/L Cu2+;0.05 mg/L Hg2+,2 g/L甘氨酸,10 g/L葡萄糖,3 g/L尿素,30 mg/L维生素C,100 g/L蛋白质。

1.3.2 干扰物分组 组 1(Na+、Cl-、HPO42-);组 2(Na+、Cl-、Ca2+);组 3(K+、Mg2+、F-、Fe2+、Zn2+、Cu2+、Hg2+);组 4(甘氨酸、葡萄糖、尿素);组5(维生素C);组6(蛋白质)。

1.3.3 干扰实验方法 分别在100 μg/L 和200 μg/L碘标准溶液中加入干扰物(组1~组5),实验时各测3个平行样,计算平均值和相对偏差;在100 μg/L碘标准溶液中加入干扰物蛋白质(组6),实验时各测3个平行样,计算平均值和平均回收率。

1.4 检测方法

分别取0.10 ml碘标准使用系列溶液及样品各置于玻璃试管中,各管加入0.5 ml高氯酸、0.6 ml氯酸钠溶液,混匀后置于130℃的消化控温加热装置中,消化120 min,取下冷却至室温。各管加入3.0 ml亚砷酸溶液,充分混匀后放置15 min,使其温度达到平衡。秒表计时,依顺序每管间隔相同的时间向各管准确加入0.60 ml硫酸铈铵溶液,立即混匀。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于400 nm波长下,用1 cm比色杯,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计算碘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00 μg/L和200 μg/L碘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干扰物(组1~组5),其结果总相对偏差为-2.22%,相对偏差为-5.5%~1.4%,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干扰物对测定结果所造成的偏差>±10%时,表示有干扰)[6],见表1。100 μg/L碘标准溶液中加入干扰物蛋白质(组6)其结果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3%,加标回收率为90.8%~94.5%,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应在75%~105%)[6],见表2。

表1 干扰实验结果

表2 蛋白质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本方法条件下,11 g/L NaCl,1.5 g/L HPO42-,700 mg/L KNO3,200 mg/L Ca2+、365 mg/L Mg2+,2 mg/L F-,2 mg/L Fe2+,2 mg/L Zn2+,2 mg/L Cu2+,0.05 mg/L Hg2+,2 g/L 甘氨酸,10 g/L葡萄糖,3 g/L尿素,30 mg/L维生素C,100 g/L蛋白质时,均不干扰测定。

3 讨论

3.1 干扰物的选择和实验浓度

依据《干扰实验指南》(WS/T 416-2013)中人体血清中内源性干扰物选择Na+、Cl-、HPO42-、Ca2+、K+、Mg2+、葡萄糖、尿素、维生素C、蛋白质作为干扰物;干扰物实验浓度确定的原则是目标患者群体中预期最高浓度。依据《尿中碘的测定 第1部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方法中的干扰实验选择F-、Fe2+、Zn2+、Cu2+、Hg2+、甘氨酸作为干扰物。

3.2 干扰物的分组

因加入的干扰物(NH4)2HPO4与金属离子发生沉淀作用,单独与NaCl混合实验;Ca2+与加入的干扰物CuSO4·5H2O中的SO42-发生沉淀作用单独与NaCl混合实验;其余K+、Mg2+、F-、Fe2+、Zn2+、Cu2+、Hg2+离子混合实验。葡萄糖、尿素和甘氨酸混合实验。维生素C和蛋白质分别单独实验。

3.3 蛋白质干扰实验

(1)本实验以蛋白胨代替血清中的蛋白质。蛋白胨是将肉、酪素或明胶用酸或蛋白酶水解后干燥而成的外观呈淡黄色的粉剂(含碘)。(2)干扰实验方法:同时取样测定含100 g/L蛋白胨的外加碘标准溶液、含100 g/L蛋白胨溶液(不外加碘)。对含100 g/L蛋白胨的溶液(不外加碘)测得的碘含量为蛋白胨溶液的含碘本底值。对含100 g/L蛋白胨的外加碘标准溶液测得的碘含量C实际理论上应为“C实际=(蛋白胨溶液的含碘本底值+外加碘标准溶液浓度值)”。(3)用加标回收率评价是否有干扰:回收率(%)=(C实际-蛋白胨溶液的含碘本底值)/外加碘标准溶液浓度值×10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8~94.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3%,符合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5~105%)。

猜你喜欢
甘氨酸光度法分光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
山梨酸氧化紫外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酸钾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及其在清洗剂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炸药中TNT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曲札芪苷的解离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