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微作文”教学实践探微

2018-09-24 09:08郭延政
课外语文·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作文教学建议优势

郭延政

【摘要】“微作文”已经成为“微”时代语文教学的新样态,它在篇幅、模仿、反馈等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广大中小学教师亲身实践,以期将微作文和传统大作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反复的训练和强化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微作文;优势;实践;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微作文?就是大家都顾名思义的:微者,小而短,但是小不藏拙,短而精妙。2014年北京高考首次将微作文纳入命题范围,考试说明中是这样描述的:“考查学生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运用恰当的话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微作文的教学优势

微作文一般篇幅短小,易于激趣。所以内容必须相对集中,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一般专注于描景、写人、记事。每次微作文训练,抓住这些方面的一个小的训练点,给孩子一个样板,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依葫芦画瓢了。

平时作文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设置训练题目,对问题进行各个击破。例如发现学生写景写不出特点,可以实地观察、给出例文,教会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并用文字描写景物细微之美;发现学生写景不够生动、缺乏美感,可以鼓励学生在多读书的前提之下,学会融情于景、大胆想象、运用简单修辞;发现学生记事泛泛而谈,可以提供样板,结合具体事例去写;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缺乏创新,可以改变叙述人称和叙述顺序……

相对而言,微作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微作文不需要在题目、谋篇布局、段落划分、起承转合上浪费时间,它的篇幅短小,训练目标专一,技巧容易模仿、内化,登堂入室的门槛较低,自然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微作文的教学实践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考虑到传统大作文的种种弊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班级进行了初步实验。以下从组织实施、实验成效三方面做一介绍:

(一)组织实施

训练前,分析每次大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命题,做到有的放矢。每周抽出一次早读或午读时间,进行一次微作文训练。训练中,教师在两分钟内引入并介绍训练目标、给出样板,学生对照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在十五分钟内完成规定字数的微作文,达到训练目标者可获得奖励。由于学生还处于小学三年级,仍然要以培养写作兴趣为主,同时兼顾少许学困生,我将字数定在50—140个之间,然而实际操作中兴致高昂、急于获得奖励的孩子会写到200个字左右。

(二)实验成效

由于一些原因,此项训练并没做到每周一次,但是从学生大作文以及每周一篇的日记看来,学生开始懂得写景要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特点,挖掘景物的细微之美;写人物开始结合具体事例去写,写得具体、真实可信;懂得有意识地安排开头、结尾以及叙述人称的变化,让文章增光添彩。每次训练课件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片,在寻找学生兴趣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值得继续探索。训练后笔者能及时奖励学生,但是有时训练没有做到及时讲评,所以收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微作文的教学建议

(一)激发童趣

在微作文训练中,要寻找儿童的兴趣点,通过活动、游戏、多媒体资源等直观性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孩子每次都有新鲜感。另外,不要拘泥于每次专门的微作文训练,而要将微作文训练融入每天的语文学习当中,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也可以安排补白、批注、续写等形式的随文微作文训练。训练一定要是接地气的训练,训练要和孩子生活贴得很近,话题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收效更佳,也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应用型和实践性。

(二)制订规划

微作文训练之前要结合自己学生的作文情况,梳理出需要强化训练的要点,并进行重新整合、排列成一个个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形成富有体系的训练规划,让学生在一步步前后勾连、循序渐进的训练系统之中提升作文水平。例如:针对学生突出特点的问题,笔者先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例文赏析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大胆想象,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一次次地训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但是总的来说,笔者还缺乏长远的、有体系的训练规划。

(三)及时反馈

每次学生按要求写好微作文后要及时讲评,和孩子一起赏析,将优秀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或者印成微作文集传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微作文中的突出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修改。

总之,提升作文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要通过反复模仿、训练才能有所进步。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劉勰《文心雕龙·知音》)微作文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简单高效、优势明显的方法,但是微作文还不能取代传统的大作文,一些谋篇布局、起承转合方面的讲究还要靠大作文来训练。如果能把微作文和传统大作文恰当地结合起来,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5).

[3]陈正燕.中学微作文教学初探[J].中学语文,2013(9).

[5]陈红秀.“微作文”之探微——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J].文理导航,2014(1).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微作文教学建议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