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2018-09-25 06:20王医复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高校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机遇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优化路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升路径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要载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有着重要影响。互联网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的产生。为了保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互联网环境法制宣传力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教育面对的机遇

(一)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展开的时间与空间随着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互联网的开放性的发展得以推动。从空间角度而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操作空间有限。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在传统课程中实施,还可以利用移动手机终端作为网络载体,对学生进行自由空间教学。另外,在传统教育活动中,教学资源共享受到限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可以在网络完成不同范围的资源共享。从时间角度而言,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固定式时间限制。高校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形式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完成了学生与老师间的无障碍交流。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途径具有立体化与多样化的特征。首先,网络载体的移动性和信息传播速度优势,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为高校学生的资源共享提供便利;高校学生能够及时从网络上获取最新教育信息,大大缩减了教育内容传播周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其次,受传统师生观念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借助网络途径,拉近与学生捡的距离,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局限性,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广播、书籍、期刊等途径,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广,更新速度快,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局限性。高校学生摆脱了固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学生群体对网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清楚认识到,互联网上所存在的多元化的价值观与负面信息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对高校自制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的学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对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制约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互联网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互联网的新颖的视觉效果与丰富内容展现对高校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高校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迷,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网络具有较大的虚幻性,导致高校学生过于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世界的满足感,难以自拔。网络中的许你世界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反差,容易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互联网易使学生陷入诚信危机

互联网自产生之初,就具备着虚拟化、随意、多元化等特征。在实际运用中,高校学生往往抓住互联网这些特征,使用匿名、不同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网络交流真实身份无人查证,高校学生存有侥幸心理,从而走上欺诈犯罪的不归路。这一现象导致学生的网络交流陷入诚信危机。

三、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掌握互联网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坚决抵制消极意识形态的入侵,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的广泛传播。

(二)增强互联网环境法制宣传力度

目前,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功,在互联网发布各种不良信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此,高校应增强互联网环境法制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自身法律意识和网络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维持网络环境,遵守网络秩序。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开始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高校应将单项教育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将被动的学校方式转变成主动学习。尽快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四)建设学生干部的网络化队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建设建设学生干部的网络化队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首先,要積极吸收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完善队伍建设。另外,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激励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侯广斌,王颖.互联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德育),2017,4(2):17-20

[2]游敏惠,唐妮霞.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

课题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SKSZ050

作者简介:

王医复,女,1985.10.20—,汉,助教,硕士研究生,体育文化、体育新闻传播、体育史,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