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25 10:38田浩王辉王永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田浩 王辉 王永平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利伐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70%(39/43)、95.35%(4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26.85±75.23)、(91.06±39.05)μg/L,与对照组的(220.47±69.14)、(85.11±36.98)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61,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0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该病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1-2]。VTE广义上是指在所有静脉中形成的血栓,在外科临床上则主要是指在四肢静脉中形成的血栓,且以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最高。早期临床上对于VTE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凝治疗为主,常用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以及维生素K的拮抗剂等,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且存在较高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3]。随着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临床上对于VTE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抑制患者凝血过程中的Ⅱa因子或者Ⅹa因子来达到抗凝的目的。其中利伐沙班是一种可以竞争性抑制Ⅹa或者结合Ⅹa因子的物质,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抗凝效果显著[4]。本次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VTE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討利伐沙班用于VTE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VTE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B超诊断或肺动脉CTA诊断确诊为VTE患者。纳入标准:(1)急性下肢肿胀患者发病时间均<14 d;(2)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3)患者近3个月内未采用抗凝药物或者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出血性胃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观察组中男20例,女23例;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45.23±7.23)岁;病程1~13 d,平均(6.37±2.41)d;

其中肺栓塞患者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46.01±6.95)岁;病程2~13 d,平均(6.81±2.96)d;其中肺栓塞患者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429)进行皮下注射给药,按0.1 ml/kg剂量每12 h皮下注射1次,持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2)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利伐沙班片(Bayer Pharma AG,国药准字H20140132)口服给药,2次/d,15 mg/次,持续用药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7 d之后改为口服给予华法林(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123)治疗,持续治疗3~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值,并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的给药量,保证INR值维持在2.0~3.0。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缓解率、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5]。肿胀缓解率是指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个月之后患者的双下肢周径和治疗7 d之后的双下肢周径数值相差≤10%;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则表示肿胀未缓解。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D-二聚体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肢体瘫痪、头痛、口腔黏膜出血、感觉障碍、皮下瘀点、呕血、血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胀缓解情况比较

经持续用药治疗7 d之后,观察组中39例患者下肢肿胀缓解,缓解率为90.70%;对照组中41例患者下肢肿胀缓解,缓解率为95.35%。两组肿胀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1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26.85±75.23)、 (220.47±69.1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大便潜血,未有其他明显出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对照组患者治療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大便潜血,2例患者出现轻微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61,P<0.05)。

3 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抗凝治疗[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维生素K拮抗剂。肝素类抗凝药物主要给药方式为胃肠外给药,患者长期用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差[7]。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窗较窄,给药剂量很难掌控,且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INR变化以控制给药量,这也导致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增大且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8-9]。因此,探寻一种优质高效且用药方便的药物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利伐沙班是一种小分子药物,其可以有效地抑制Ⅹa因子,进而减少活化的FⅩa的数目。并且当该药物的浓度≤20 μmol/L时,对患者的丝氨酸蛋白酶无影响[10-11]。另外,该药物为一种口服制剂,用药简单方便且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12]。此外,该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无须丝氨酸蛋白酶的参与,所以其抗凝作用无须依赖抗凝酶发挥作用。利伐沙班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无须监测相关指标控制给药剂量。目前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利伐沙班对急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13-15]。本次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肿胀缓解率和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肿胀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利伐沙班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效果一致,且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利伐沙班的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的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治疗时患者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且用药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玲,代俊利,姜峰,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37例临床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4):4790-4792,4795.

[2]李世军,张丽,李小鹰.阿司匹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8):878-880.

[3]许小毛,杨鹤,乔立松,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100(26):2045-2049.

[4]周沁,吴艳,蒋鑫,等.利伐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782-784.

[5]张丽华,张炯,田红,等.利伐沙班治疗伴低抗凝血酶Ⅲ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24(1):6-10.

[6]周沁,吴艳,蒋鑫,等.利伐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782-784.

[7]段林立,张挪富,刘春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2):130-133.

[8]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等.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7):484-491.

[9]魏晓霞,阳丽梅,蔡加琴,等.某院住院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2):1185-1188.

[10]徐文杰,周胜利.静脉血栓栓塞症介入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12):2022-2024.

[11]洪跃玲,杨相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43(35):4829-4831.

[12]刘春,吴斗,胡俊江,等.利伐沙班磺达肝癸钠依诺肝素在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52-354.

[13]解皓,李海涛,李新宇.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43-144.

[14]赵辉,吴海山,吴宇黎,等.延长疗程利伐沙班预防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1):31-34.

[15]宋春凤,李辉,田博,等.中国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9):661-666.

(收稿日期:2018-04-18)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