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情况调查

2018-09-25 07:13柳佳宁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2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贫富差距留守儿童

柳佳宁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难题。青少年承载着一国之厚望,所以他们的犯罪情况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犯罪率要高于家庭幸福的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犯罪率要高于富裕家庭。除此之外,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影响着青少年的犯罪率,本文将了解到的部分地区留守儿童的犯罪情况加以分析,找出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犯罪情况的办法,以期能对家长、政府、社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留守儿童 贫富差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这一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农村一种尴尬的局面:农村缺乏劳动力;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农村老人独自养育孩子长大。这种现象广泛蔓延,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留守儿童。正是这种务工式的远离使得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监督,经受不住社会上各种诱惑,部分留守少年儿童染上了游戏、吸毒、赌博等恶习,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莒县农村留守儿童現状

截止2017年底,莒县在校学生132832人(高中生17098人,初中生37381人,小学生78353人)。其中,男生为72251人,女生60581人,留守儿童为1769人。据调查,县里的留守儿童大多不是由父母直接抚养,由爷爷奶奶、外祖父母监护的多达1705人,邻居监护的有23人,学校代管41人。这些留守儿童超过半数都没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而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约占66%,学习成绩平平的也大概是这个数字,成绩优秀的儿童竟不到两成。自2015年以来,莒县公安机关共查处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件件157人,其中该县的龙山、棋山、峤山等乡镇留守儿童偷盗、抢夺等较为突出,影响了当地治安。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庭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具体表现在:

(一)监护主体缺位

从留守儿童分布情况来看,地域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的乡镇,往往分布着较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监护的近乎九成,由外公外婆监护的也占一成左右,这些老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年纪也较大,无法关照到孩子的学习、思想、心理等其他方面,保证孩子的温饱已是他们的极限,有的家庭甚至需要孩子照顾老人。这部分由老人监管的儿童,长期在温饱的边缘徘徊,已没有多余的精力接触先进的思想,更受限于所处区域的偏僻,当地的师资力量也没有很强,长此以往,青少年成长指导的严重缺失,就导致了他们生活和学习质量不断下降。

(二)教育观念滞后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多数父母存在一种用“金钱”来弥补“监护”的过失,所以在孩子用钱方面表现得十分大方,而这些孩子有了钱,又缺少相应的教育和监管,一旦被同龄的不良少年所吸引,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在源源不断的金钱补给上,又滋生了部分同龄儿童的攀比心理,导致经济条件较差的留守儿童心理失衡,他们出于对金钱的渴望也极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三)道德规范失常

老人带孩子易出现无意识过度溺爱的情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多表现出软弱、自私、专横等性格特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迟到、上网、打架、出走、早恋、偷盗等行为逐步显现。如莒县龙山镇留守儿童张某(男,17岁),父亲外出务工至今未归,母亲离家出走,只有其爷爷在家看管。张某长期逃学在外逗留,白天就在电子游戏厅玩耍睡觉,晚上到处偷窃财物,被派出所抓获多次,虽经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

(四)身心容易受伤

留守儿童生活内容单调、贫乏,长期见不到父母,缺乏和父母的沟通,这种情感断层的现象,使这些留守儿童的情绪变的敏感脆弱,很容易滋生负能量的情绪。加之地理位置偏僻,鲜少有和外界沟通的机会,也难以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思想,导致孩子易遭受身心伤害。日常生活中,同学或个别教师也会无意识问给孩子造成精神伤害。

(五)情感断层严重

留守儿童十分缺乏来自直系的亲情,但由于父母的长期在外,无法陪伴在其左右,使部分留守儿童希望破灭,变成了冷漠,甚至绝望,心理层面出现了扭曲,产生了多种心理问题。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往往背负着更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但没有较好的排遣方法,积压在心里很久,导致他们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往往在受到一点批评时就难以接受,老师话稍微说重一点,就会被这些孩子曲解,显得格外敏感,有的甚至演化成了执拗的叛逆。而在面对一些对询问父母的问题时,眼泪又会滴答滴答,又显得格外脆弱。

三、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特征

(一)从违法犯罪的主体看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影响等原因,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有较大比例,从莒县发生的违法犯罪看,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影响,没钱吃喝、上网消费,伙同同龄人偷盗现象比较突出。

(二)从违法犯罪的性质看

由于留守儿童系未成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且法律意识淡薄,只知道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是犯法,把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当成是做点错事,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他们事先往往没有明确的作案目标和谋划部署,通常只是因为偶然事件而突然起意。如:莒县刘官庄镇于某,男,15岁,其父母均在外地务工。无法对其进行管教,于某在学校经常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并纠结他人对同学进行殴打,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

(三)从违法犯罪的类型看

留守儿童中,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加上社会的贫富差距大,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导致他们在物质利益的趋势下去实施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性犯罪行为。

(四)从违法犯罪的组织看

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监管,自我封闭意识强,不愿与他人交流,他们多数形成一个群体,互相壮胆,共同策划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四、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原因

(一)家庭方面原因

留守儿童现象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发展已无法满足一家好几口的生活需要,所以农村往往会出现留守现象,青壮年夫妇一同去外地发展,补贴家用,都是为了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条件,往往一出去就是一年半载,更有甚者,多年不归,虽是满足了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但在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爷爷奶奶虽然也是孩子的至亲,但是毕竟和现在孩子的生活时代不同,其成长历程鲜有重叠部分,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能为力,更不会在意孩子的心路历程。

(二)学校方面原因

现阶段我國的应试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育不再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而是为了高考。这就导致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在于教书育人,启迪开化学生。很多的留守儿童虽然获得了在较好的学校上学的资格,但是由于其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及其他同学强,所以往往会被忽视,这是教师的问题。忽视留守儿童的教育,而把目光放在了升学性较大的学生身上,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为了那升学率及格的奖金,背弃了教师行业的初心,这不仅是留守儿童的不幸,更是教育制度的不幸。长此以往,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自卑或者其他心理问题,才引起老师的注意,但为时己晚,同时学校缺乏合理的心理疏导措施和方法,无法解决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学校索性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直接推向社会。

(三)社会方面原因

世界各国青少年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之复杂,往往产生了很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例如常见的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掺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这些都是诱导青少年犯罪的潜在因素。这些东西对留守儿童具有相当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其影响,极易实施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留守儿童组织保障体系

由政府牵头建立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联合提供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应想法设法的改善农村环境,吸引有财力的企业家或者有一定资本的农名就地创业,走致富路不以牺牲孩子为代价。政府机关部门和学校沟通,统计出留守儿童的名单,不定期的派人和这些孩子沟通交流,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同时主动和外出务工人员保持联系,使其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成长情况。

(二)建立留守儿童教育保障体系

改善现行的户藉制度,鼓励留守儿童就近接受教育,并和学校沟通,促使抓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孩子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得到帮助。教师更要秉持教书育人的观念,真心爱护留守儿童,视其为己出,从品行、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关注孩子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可借鉴莒县“小草学堂”工作经验,开展一对一活动,城乡孩子结对成双,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双,进行一对一帮助。

(三)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妇联、民政等部门作用,定期协商举办知识讲座,真心实意为孩子服务。一方面培训监护人、老师,让他们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管教孩子,学会和孩子们平等友好交流。另一方面,不定时的开展法律讲座,使孩子们能先知法,后守法。

(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组织

志愿者组织是现行的一大重要组织形式,成立相关志愿组织,充分发挥其号召力,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携手去关爱留守儿童,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通过设置“留守儿童基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志愿者担任“家长”,建立图书室、阅览室,让孩子们在这个“家里”生活有依靠、精神有寄托,真正为留守孩子办实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明天的希望,关心、爱护留守儿童更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愿大家携起手来,切实筑牢留守儿童的“防护墙”。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贫富差距留守儿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报告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遗产、赠与和贫富差距——美国学者的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