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机制”在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018-09-26 15:12马杰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竞赛数学课堂教学

马杰

摘要:在孩子入学之初,抓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后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适当的引进竞赛,又能较快速的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竞赛;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机制

“教学竞赛机制”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激励鼓励学生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竞赛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运用竞赛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竞赛意识、团结精神、成功感、进取精神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为什么要将竞赛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提出“有比较才有进步”,在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中,人类的学习活动才会更有效。如果将竞赛机制引入数学课堂中,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竞赛而不是负担。学习者是愉悦的,享受每一次竞赛带来的心理体验,从而自觉的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为赶超对手而自发的努力学习。

四、竞赛机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顾儿童的学习愿望,强调儿童死记硬背。在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由于受到激励产生学习行为比强制学习更有效。

2、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学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小学时期的儿童,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若采用鼓励、竞赛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学习中的激励性话语在小学生中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学生竞赛机制的种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竞赛机制有:

(1)同伴竞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赛。又可以分为:

①男女竞赛:分成男队和女队,当我把比赛的规则说完之后,出了名的学困生李子豪,紧跟着老师的步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因为他比郭诗妍抢先一步说出结果,最后男生胜利了,全班忍不住的高声欢呼,为他加油,为自己加油!对李子豪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竞赛,在随后的课堂表现中,他都表现出了孩子们本该有的自豪和骄傲。②分组竞赛:既有小组竞赛,也有大组竞赛。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都会给出20道题目,让两个小组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说出答案。回答正确并且用时短的小组,获得一分的奖励,一个星期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高,得分高者获胜,并且每人获得一朵小红花。孩子们摩拳擦掌,让自己给本组争光添彩。③分角色竞赛:特别是解决问题的题目,不同的孩子代表不同的角色朗读,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题目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孩子都跃跃欲试,并且读得越来越好。只有读懂读好,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才能更加清楚明白题目的要求,从而知道如何下笔。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2)父母竞赛:学过《9加几》后,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回家后给家长出题。第二天,陈博研高兴地对我说,他妈妈不仅没有他算得快,而且算出来还是错的,之后他把我在课堂上教的“凑十法”给妈妈讲了一遍。看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知道孩子心里的激动和高兴,知道自己上课认真听讲,换来的是“打败了”妈妈。以后上课时表现的更加认真,思维紧跟着老师,生怕下一次家长超过了自己。家长也反馈说,孩子的学习劲头更大更足了。通过和父母竞赛,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师生竞赛: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时不时的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孩子们不能准备区分2个3和3个2。这时,交给他们用拍手的方法来理解,看到多数孩子已经掌握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出题,我拍手表示。故意拍错了一下(而且还是很轻声),但是孩子们听出来了,施宇航举手大声对我说,错在了哪里。看到他们脸上得意的笑容时,老师多“犯”几次这样的错误,又有何妨呢?

(4)自我竞赛:针对“孩子们总是抄错数”“看错符号”等“低级”的错误,我举行了“一分钟小测试”。

让孩子们在一分钟的时间内,抄写课本上的内容,比比谁写的认真,没有错误等,记录第一次抄写的字数。第二次比赛时,再和第一次相比。基本上全班孩子都进步了,像丁楚峰,谢承佑等等平时做作业很慢并且错误百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比赛,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这时适当的鼓励,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可以进步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等到第三次比赛时,每人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孩子们慢慢变得越来越细心、认真。看到他们一点点的变化,家长和老师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最高兴的要数他们自己了。通过这样的比赛,孩子们知道每人不仅可以和别人比,也可以和自己比,只要超过了以前的自己就是进步,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自我的认同。

六、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时的注意事项:

(1)竞赛机制的连贯性及持续性。竞赛机制要与课堂内容相关,并自始自终,贯穿到整个课程。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节课,不能半途而废。

(2)竞赛机制的设计要以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不能忽视“潜能生”,尽量保证全员参与竞赛,尤其更要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为本组争光,注意上中下层次的学生。要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

(3)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并主导教學行为,机智的调控全课堂。不能让学生为得分而得分,为竞赛而暗暗较劲。另外老师要注意评价时的用语,要肯定学生的参与和效果,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避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要及时更正学生,或以加分扣分示意纠正。引导学生在竞赛中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5)竞赛是形式,得分与奖励是激励手段,学好知识、形成能力是根本。学生要有正确的竞赛心态,不能赢了就骄傲得意,输了就情绪低落,要能积极面对,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样大家都能有所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起点,是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适当的引进竞赛机制又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恰当的引进竞赛机制,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参考文献:

[1] 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陈银燕.科学咨询

猜你喜欢
竞赛数学课堂教学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