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2018-09-26 15:12冉寿忠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积累阅读兴趣

冉寿忠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其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密切相关。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也有人问过巴金的写作经验,巴金笑着回答:“你问我怎么写的,我不会说,但我的心里装着两百篇文章就足够了。”

关键词:兴趣;阅读;积累

重新审视《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根本宗旨是在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阅览室、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把语文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比较强。“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才是真正的母语学习!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切实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讲故事,读好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好听的故事谁都爱听。这学期我校每个班级的语文老师都开展了“每周讲一个好故事”的活动,以借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颇有成效。

(二)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净化心灵,获取知识,积累语言,但更重要的是,还需提供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课外阅读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我校中高年级在开展“每日荐讲一首古诗”、“每月一次手抄报”、“每学期一本好摘录本”;又如:各班根据自班特点开展的“诗歌朗诵会”、“专题故事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笑话故事等)”、“好词好句交流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这些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独特的教育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举办各类小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它是按照人们的自尊和获得成就的需要,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适当开展竞赛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如: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歇后语比赛、古诗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可以每月一次,也可以几周一次,但必须适当开展,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阅读“习惯、方法”的指導与养成。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但决定于阅读的内容,而且决定于阅读的方法。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指导而贪多图快,以至读书不求甚解,或由于不能掌握工具和不良阅读习惯,以至费力多而收获少。因此,教师在阅读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不可疏忽。

(一)老师应经常不断地阅读和研究青少年学生读物,然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帮助选择阅读内容。有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还不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读物,有的学生嗜好不正当的读物,这都需要教师及时地说明、指导,可通过课内的“每周一个好故事”、“好文好书交流会”……也可利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或通过偶发事件向学生叙述读物内容;或讨论读物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要求。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选择读书方法。

读书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而非消遣。应当通过阅读掌握科学知识,获得思想认识,提升文学修养,丰富语文积累,不能一味追求兴趣。不感兴趣就不读,或中途换书;也不能只顾故事情节而不探求其内在含义。学生阅读时必须细心钻研,揣摩其教育价值和精神实质,分析和掌握其主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并根据需要选择读书方法。

(三)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毛泽东主席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故事,其实,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在年轻时都有边阅读边记笔记的习惯。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成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本子,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的重要结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或者把这本书的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读书的感想写下来。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知识的“大后方”。也就是说,需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两者相互促进。每学一个新内容,都可借助课外阅读来配合,所教的概念越复杂,给儿童阅读的书籍越有趣,就越有吸引力。

课内外结合的阅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既帮助学生选择了阅读材料,又加强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吸收,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精神食粮。

四、“研究性阅读”中求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此处的“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阅读材料、应用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阅读方式。

“研究性阅读”不仅通过上网、收集、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的阅读吸收,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读写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

“研究性阅读”使课外阅读的效果更明显,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课本教学的一统天下将被一个完全崭新的语文教育体系所取代。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语文积累势在必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朋友,这是一天也不间断的潺潺溪流,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把句话永远铭记于心吧!

猜你喜欢
积累阅读兴趣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