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医药文化认同教学探索

2018-09-26 22:46汪沛雯慕秀荣李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汪沛雯 慕秀荣 李霞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对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的意义。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探索中医药文化认同教学路径:将中医药行业特点纳入教学内容,培养文化自信;针对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增进民族认同;通过实践课程,拓展国际视野。

【关键词】 “一带一路”;思想政治课 ;文化认同;教学研究

一、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固本工程,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意义重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带动中医药发展与中华文化同步振兴,[1]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加速,“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人们对中医药更加认同和信赖。

1、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同接受和认同的,是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坚持文化自信,就要坚持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当今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对中医药更加认同和信赖。中医药学是一门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学,我们要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条件,注重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导,通过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思政教育。

2、文化认同增进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没有高度的民族认同,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文化认同是共同发展的基础,民族认同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只有健全民族认同,才会有民族安全感和话语权,才会有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治国理政智慧,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要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信心,中国要走文化强国之路,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3、文化认同拓展国际视野

文化交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文化认同核心是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3]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不仅是专业课和外语课的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从解读当今时代主题、发展趋势到分析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模式,从关注全世界面临的热点、难点到掌握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这无疑为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文化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医药大学要树立精通国际化建设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要培养通晓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和国情的中医药传播人才,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遵守国际规则,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爱国爱民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医药文化认同在《形势与政策》中的教学探索

文化认同,是对自己国家文化及其内在本性的肯定与接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学生辩证地对学习进行探究,更深理解学习的本质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4]养成良好的国家意识和公民人格,产生自觉的政治认同和道路认同。

在2015-2017年形势与政策教材中,连续作为教学内容,2015年《“一带一路”筑梦中国》、2016年《什么是“一带一路”》和2017年《全面认识“一带一路”》,一方面,我们从认识什么是“一带一路”,了解“一带一路”的特点、背景、现状和战略意义,到把握“一带一路”目前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针对医学生关注特点,结合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发展,进行了相关教学探索,效果良好。

1、将中医药行业特点纳入教学内容,培养文化自信

“中国梦”的提出和践行,为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交往、铸就爱国情怀,实现自由、和谐、本真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保证。在《“一带一路”筑梦中国》专题中,做了“‘一带一路与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教学延伸。在既定教学目标基础上,从国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到甘肃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从海外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服务中心的建立,与丝路沿线国家医疗合作情况,到学校留学生招生、教育、管理和互派情况。延伸中增加省情、校情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在身边的推进。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医药界的有识之士看到西医的局限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针灸功效独特,被当地人民青睐,确立其合法地位,此外中医药也得到发展和推广,中草药专营机构正在迅速扩大。中医药国际化坚定了学生对中医药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鼓舞了学生对自身专业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2、针对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增进民族认同

在《什么是“一带一路”》专题中,加入“中医药国际化现状分析”,通过学生课前搜集信息,课间信息播报,搜集沿线各国政治法律、中医药立法情况,比较“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认可的差异程度、国际合作面临的诸多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介绍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医医疗中心很受民众欢迎,分析原因:中医药具有科学、安全、有效、方便的特性,治疗疾病范围广,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慢性病,中医较西医疗效更佳,中医学对人类的认识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丝路沿线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和中医爱好者选择学习中医药。习总书记指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鼓励学生要做好中医药的宣传,把目光放得长远,敢于走出去,多元文化背景下,秉持“和而不同”原则,争取创建异国群体对中医药的认同和互动环境,汲取外国文化营养,增强自身发展,注重自身创新创业、成才成长,为推进中医药国际认同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实践课程,拓展国际视野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全面认识“一带一路”》中,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发言,结合“大国外交与中医外交”,讨论“中国崛起与国际话语权”话题,结合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亮相赛场,深受运动员欢迎;针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如何加强协作平台建设,制定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标准等问题,[5] 引导学生用国际眼光思考中医药发展,得出结论: 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幸福感,“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的战略主题。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心身疾病的增多,中医药在未来将发挥更多的自身长处;结合“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医学生对成长成才思考: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锻炼才能,通过培养多元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的核心是文化价值,一方面追求真理和信仰,一方面传道和育人,思政课也毫无例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学理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用家常话、接地气的道理和故事,优化思政课话语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待目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增强教学敏锐性和时效性,提高自身亲和力,使形势与政策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爱学、想学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 李和伟.立德树人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http://www.cntcm.com.cn/2018-01/11/content_39092.htm.

[2] 曹洪欣.发展中医药需坚持文化自信http://news.gmw.cn/2017-07/22/content_25165146.htm.

[3][4] 刘婷.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5)56-57.

[5] 何兰萍.“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路径研究——以思政课为载体[J]. 中医教育,2017(3)17-21.

【作者简介】

汪沛雯(1982—)女,甘肃漳县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