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中间地带”

2018-09-29 11:14陈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中学

陈彪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种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笔者在对中小学部分教材研读和听课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现结合两位老师“认识负数”中创设情境的教学,引发对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问题的思考。

一、案例

“認识负数”情境创设片段

教学A

师:你都知道有哪些数呢?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还有负数。

教师出示下列数轴: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在大小上和0相比都有什么不同?

生:0右边这些数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

师:那0左边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呢?它们和0相比都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些都是负数。

师: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过或听到过“负数”吗?

生:在电梯上看到过“-1”。

师:还有在哪儿见过负数吗?

生:天气预报上见过,0度以下的温度就用负数表示。

师:天气预报上也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些负数,看来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这些负数该怎样读写,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B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反着来”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做出与它相反意思的动作,明白吗?

(师生一起做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一组相反动作的游戏。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题目。

1.公交车始发站上来8名乘客,第一站下去6名乘客。

2.妈妈往存折上存入1000元,一周后又取出800元。

3.小明比小芳高3.9厘米,小辉比小芳矮0.8厘米。

4.车库在地下2层,书店在地上3层。

5.放学了,小明从校门口向北走了千米,小芳向南走了千米。

师:仔细观察这些题目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每句话中所说的两件事意思都是相反的,比如第一句,上来8名和下去6名意思是相反的。

师:同意吗?那第二句呢?

生:第二句存进1000元和取出800元意思也是相反的。

师:很好,第三句谁来说?

生:一个是高3.9厘米,一个是矮0.8厘米,意思也是相反的。

……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些情境中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如“上来8名”和“下去6名”意思相反,数学上我们也把它叫作意义相反的量。

师:那上来的8名乘客又是以谁为标准呢?

生:以“0”为标准。

师: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完整吗?

生:上来的8名乘客是以始发站没有乘客为标准的,其实也就是“0”。

师:以始发站没有乘客为标准,上来8名和下去6名就是一组意义相反的量,能听懂吗?

(师出示:以始发站没有乘客为标准,“上来8名”和“下去6名”就是一组意义相反的量。)

……

师:我们从以上情境中发现只要确定一个标准,就能找到一组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二、思考

“认识负数”原来是中学教材的学习内容,现在“下放”到小学阶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负数”这节课,是遵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还是用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来创设情境?从北师大版、人教版和苏教版“认识负数”教材来看,都是以“温度”为素材的,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负数前,是否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笔者认为,教师无须生硬地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在具体的情境冲突中让学生顿悟,这样更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等学生到中学以后,再利用数轴观察负数所在的位置,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小学阶段,利用好“数轴”这一直观素材教学,做到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也是这节课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其实,在现行的中学教材“认识负数”也是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然后再规定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在小学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掌握认识正负数“制定的标准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1.对比中小学教学方式——“深刻而不深奥”。

现行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教材,数学教学内容各部分知识点都是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编排的,各个板块的知识点都是螺旋上升的,同样的知识点在小学和中学应教到什么程度,新课标中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小学重法,也就是知其然。而中学重理,也就是知其所以然;小学虽有探究,但重在感知。而中学不仅探究,还要深度理解;小学阶段的学习要边扶边放,而中学要自学探究;小学以形象思维为重,而中学要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一步一个台阶,到中学后再不断完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刻而不深奥”,让学生能真正接受。

2.对比中小学教材编排——“到位而不越位”。

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包括了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能力的衔接等诸多方面。现以中小学教材中“认识负数”的编排特色,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负数的引入。

小学教材:通过温度计等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负数的初步感知、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存在。

中学教材:出示几幅情境图,引导学生在读出温度、海拔高度、人口增长率的过程中,感知负数的存在。

(2)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小学教材:像+4,19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中学教材:叙述方法与小学教材基本一致,只是在正数、负数的举例上更加广泛地使用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同时增加了读法和写法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练习。

中小学教材均采用将正数和负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图中的做法,只是中学填写的数更为广泛,并出现了“集合”这一概念。

(4)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小学教材:没有明显出现“相反意义的量”这一概念,只是通过生活场景中的盈亏、收入和支出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利用不同方向,强化学生对相反意义量的理解;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中学教材:直接出现了“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举例直接说明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练习强化正数和负数概念。

中小学教材都重视具体的生活情境,但编排内容有明显的重复现象;小学和初中教材叙述方法基本一致,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过渡与衔接。可见,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编排教材,是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基础。我们不能为了“衔接”,而直接将中学的教学内容“下放”到小学,让学生“囫囵吞枣”,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可见,中小学数学衔接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要立足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审视对待,才能真正找到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中间地带”,让学生学会“听得懂”的数学。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好乘方四注意
内容丰富的数字0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