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平台经济下银行资金监管发展趋势

2018-09-30 06:43黄小坤
商情 2018年41期
关键词:资金监管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

黄小坤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加速了金融服务平台化,形成了新的平台经济。分析与研究新平台经济监管将有哪些规定、未来监管政策发展趋势、银行资金监管业务将如何发展,对承担该类业务资金监管的银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相关监管政策、规定与实际,浅谈新平台经济下银行资金监管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平台经济;银行;资金监管;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

资金安全与资金监管是经济活动及银行监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历来重视金融领域的监管问题,然而“新常态”下滋生的平台经济,资金监管业务往往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窘境。因此,研究现有资金监管政策及监管态度对于未来监管发展趋势和银行资金监管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经历了2016年,“金融市场监管元年!”;2017年,金融行业“史上最严”监管年。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领域的监管问题,不断出台各种管理办法、指引文件及政策法规,对整个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

然而,时下P2P网贷公司跑路事件屡见不鲜,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和跑路现象常闻于耳,美容、健身、商场购物等企业经营者携款逃逸似乎也见怪不怪。不仅如此,在新平台经济时代,互联网零售、旅游,跨境贸易、政府采购、二手房买卖、电子票据借贷,工业、农业借贷等行业资金的收取、使用,普遍存在无人监管状态。自有资金与客户资金不隔离、不区分、亦不进行正规存管,常常被企业主用于支付活动费用、偿还高额借贷利息,视为己有,随心所欲挪用。一旦资金链断裂,客户则血本无归。人们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呼吁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管控机制、进行资金全面监管、预先防范、消除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隐患。如何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一个良性的经济生态圈,成为大众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新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目前社会大众的监管诉求,不难预见,未来银行资金监管将会对新平台经济下资金业务进行全面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职责、扩大监管范围,实现银行业资金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资金管理的不断规范。

二、监管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一)完善监管法规

目前,我国在新平台经济方面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关于新平台经济监管的法律法规较少,而针对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互聯网金融、电商、旅游等新兴行业的法律法规则更是屈指可数。比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现有的《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均没有针对网络银行的相关规定。与网络银行相关的《电子签名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也缺少可以具体实施的规定,没有对新出现的组织形态及业务类型进行明确,使得网络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监管缺陷。面对新经济形态的出现,显而易见,监管将更频繁出台监管法规,完善法律监管体系,更大程度的满足未来业务监管需求。

(二)加大监管力度

新平台经济作为业务创新的新生力量,业务发展的同时,问题也相伴相生。不少机构披着创新的“外衣”,进行虚假宣传,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活动,最终不仅导致了客户资金无法兑现,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破坏市场经营环境。这就要求经营者规范自身行为,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制定统一制度规则,加强监管职能,包括业务资格的备案管理、业务规范引导、风险防范等,对于恶意的金融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依法进行查处,根除危害,提升金融法规的权威性,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三)明确监管职责

当前,我国采取分业监管体系,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和业务范围并不一致,跨领域监管力度相对薄弱。对于一些新产生的经济形态尤其如此,如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其监管主体包括了银监会和派出机构以及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和平台机构进行“行为监管”(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经营许可的监管),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则负责网贷机构的“机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持续的稳健经营、风险管控和风险处置、市场退出进行监管)。再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这类“互联网+”的新事物,其监管部门往往不只一个,这就要求明确监管体制以及各监管主体的责任,不能模糊其词,各自为政。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部门整合当天,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由此可见,明确监管职责,势在必行!

(四)扩大监管范围

扩大监管范围,体现在业务的广度与深度上。在广度上,一些极易引起资金风险和社会稳定的新经济形态将纳入到监管体系,例如:互联网零售、跨国贸易、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航运货代、保险赔付等,如不进行有效监管,极易造成资金无法正常兑付、挪用等风险,需监管范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深度上,部分平台账户体系、审核流程、资金流向、业务规则以及风险管理等设计方案漏洞百出,存在套利空间,亟需进行深入研究、规划与防范,杜绝套利现象的发生。

银行作为资金监管业务中的重要主体,其面临突如其来的监管规定以及接踵而至新业务形态与业务需求,政策法规规定不明确,系统规划不合理、需求响应缓慢,业务迭代迟缓、系统性能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新平台经济下,银行资金监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拥抱监管、积极研究并关注监管动态

银行资金监管业务离不开监管政策约束。其业务开展大多有管理办法及业务规范进行指引,明确了业务主体责任、业务形式、客户信息管理、账户体系、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信息披露等内容。监管政策代表着金融业务发展方向,充当着业务发展指挥棒的作用。遵守行业监管细则,研究监管政策及方向,关注监管动态,主动拥抱监管,自查自纠,提高系统风险控制能力、防范系统潜在风险,保障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成为银行资金监管的必经之路!

(二)注重顶层架构的规划,着眼长远发展

新平台经济下,越来越多的业务类型将纳入国家监管范围。银行作为资金监管主体单位,在顶层设计时,统筹规划、高瞻远瞩、着眼自身和行业长远发展。在架构设计与规划中,抽象出业务公共属性及应用场景的共性特征,如客户管理、账户管理、监控管理、清算管理等要素,作为银行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保险赔付资金存管业务、二手房交易资金存管等业务的共同属性。在系统规划时,将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高效复用,以实现未来新业务(如:电子票据业务资金存管、保险赔偿资金存管、出境旅游资金存管、跨国贸易资金存管、单用途预付卡等资金存管业务)的快速部署与应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监管要求。

(三)业务流程将愈加规范

资金存管流程将按照监管的要求,通过指定路径、流程进行流转,不得增加或减少环节,拖延或提前支付、兑现。如在网络借贷业务中,客户注册、绑卡需通过平台渠道跳转到银行特有的地址、页面进行客户的信息登记,同时通过三码认证后进行客户银行卡号绑定操作。同样,网贷充值提现、建标、发标、结标等业务流程,监管也做了明确规定,需要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非规范、标准流程经营,将难以符合监管备案与审批要求,面临整顿,清理的风险。

(四)信息披露将标准化规范化

信息披露作为银行资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监管要求的规定格式、报送模式、固定要素,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报送。信息披露标准化、规范化后,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可“对号入座”准备相关披露文件,不仅使信息披露更加便利,也增强了信息披露规范的公开性和一致性,有助于简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引导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树立良好行为准则,为今后信息披露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五)加强风控管理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业务风险,完善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将继续成为银行资金监管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员权限管理。业务中合理划分人员权限,按权限进行业务授权,对大额资金划付、系统权限变更等内容按要求进行申请与复核。

2.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增强业务人员法制观念。加强金融案例学习教育,通过实例和处罚结果帮助银行业务人员与平台产商认清案件危害,筑牢思想防线,做到思想上不想作案,制度面前不能作案,法律面前不敢作案,同时防范他人作案。

3.加强风险控制,进行风险预警与管理。对业务涉及的客户、平台产商的资产、消费与借贷情况等历史行为进行统计,数据建模,得出客户画像,为业务开展、风险控制提供判断依据。

4加强业务过程控制。控制账户信息管理,将账户与客户进行一一对应;控制資金流向管理,按照监管要求控制资金的流入流出;控制客户交易管理,控制交易规则、交易金额、交易形式等要素。通过对账户管理、资金流向管理、交易管理等信息控制,实现业务过程的风控管理。

(六)系统性能要求

新平台经济的出现,对系统性能发出了新的挑战。如共享单车上下班借、还车高峰时段,成百上千万的用户进行借、还车操作,对客户信息读取、保证金信息查询,系统瞬间访问量有可能达到数万TPS。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一些收益较高的标的,极易出现抢标现象,投资者聚集在发标的瞬间进行秒标。这些业务,均对系统吞吐量与快速的系统响应等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七)注重新技术的投入

新技术应用是业务开展的亮点、吸引客户进行体验的有效手段、提高业务效率的技术保障、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未来资金监管业务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系统服务中。在客户注册环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客户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联网核查,辨别客户信息的真伪;在出、人金环节,通过智能路由技术,对客户资金智能选择支付渠道、费率,实现客户资金快速、高效的划转处理;在风控环节,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NLP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业务涉及的客户人员、平台产商的资产、消费与借贷情况进行行为分析与数据统计、得出客户画像,为业务开展提供依据。

(八)加大资金、人力投入

新平台经济作为未来银行资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开展受监管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其作为业务创新的一种尝试,如系统不进行统一、长远的规划,业务迭代开发将成为平台厂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监管要求以及业务开展常见措施,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某P2P平台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的困难,不在于系统实现,而在于大量的人力成本的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平台经济下,业务形态多种多样,平台产商与客户素质良莠不齐,银行资金监管业务任重而道远!面对日益趋严的监管政策,银行应立足现状,拥抱监管,统一规划,着眼长远,关注并研究资金监管的发展趋势,适时制定出相关规定,加大人力和技术投入力度,并认真执行资金监管法规及规定的各项要求,从而保障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的资金安全,让银行资金监管为社会金融服务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资金监管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
惠农补贴资金监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建设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及资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