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2018-10-11 07:00刘超平朱尤来王煜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9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高血压病氨氯地平

刘超平,朱尤来,王煜闲

(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222)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和心悸等,持续存在可能并发心、脑及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和器质性损害,以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最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高血压病的临床检出率逐年升高。虽然已尽早给予对症治疗,但依然存在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进一步恶化,发展为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2]。因此,在常规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针对性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且不减少其他器官血流量,不会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本研究探讨了ACEI类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符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及其他常规对症治疗适应证;具备正常判断能力,充分知晓研究内容和潜在风险,愿意治疗并配合调查;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不耐受治疗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9~81岁,平均(59.23±12.38)岁;病程1~8年,平均(4.32±3.18)年;高血压病分级:1级15例,2级25例,3级10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Ⅰ级24例,Ⅱ级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9~81岁,平均(59.58±12.64)岁;病程1~8年,平均(4.57±3.28)年;高血压病分级:1级14例,2级24例,3级12例;NYHA分级:Ⅰ级23例,Ⅱ级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立即入院,进行心肺功能等常规入院检查,评估治疗风险,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安排卧床休息,进行饮食指导和重症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5 mg/片),1次5 mg,口服,1日1次;2周后若血压未达到目标血压则适当增加药量,最大剂量为1日10 mg,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规格:10 mg/片),起始剂量为1次5 mg,口服,1日1次;1周后改为1次10 mg,1日2次,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临床疗效、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收缩压降低≥2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血压所致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脑部CT等检查结果显示未并发脑卒中;缓解:经治疗,收缩压降低10~20 mm Hg,高血压所致上述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发轻度脑卒中,但可控制[4];无效:经治疗,收缩压降低<10 mm Hg,高血压所致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并发脑卒中,病情持续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缓解病例数)/总病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n=50)治疗前172.53±26.1897.46±11.28治疗后118.62±20.65ab71.25±8.63ab对照组(n=50)治疗前172.29±26.1197.31±11.23治疗后158.78±22.47a86.47±9.28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Note: vs. this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vs.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b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Tab2Comparisonofclinicalefficacybetweentwo
groups[cases(%)]

组别显效缓解无效总有效观察组(n=50)26(52.0)12(24.0)2(4.0)48(96.0)对照组(n=50)20(40.0)21(42.0)9(18.0)41(82.0)

2.3 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及死亡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及病死情况比较[例(%)]
Tab3Comparisonofincidenceandmortalityrate
ofstrokebetweentwogroups[cases(%)]

组别脑卒中发生死亡观察组(n=50)12(24.00)2(4.00)对照组(n=50)24(48.00)10(20.00)χ26.2506.061P<0.05<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最常见的高危致病因素。高血压病可降低患者血管顺应性,增加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降低冠状动脉血供,影响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最终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6]。而且,长期的高血压会进一步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7]。此外,由于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致体内发生代谢异常和紊乱,如过量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异常凝血,使血栓频发,最终导致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8]。

氨氯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最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中钙通道的开放,防止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9]。此外,由于氨氯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亦具有上述拮抗功能,故可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并增加血流量,稳定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10]。氨氯地平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降压迅速,作用持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依然存在较高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生风险[11]。

依那普利是近年来临床较为常用的ACEI类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12]。此外,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保护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心肌,改善心肌重构[13]。同时,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高血压病氨氯地平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