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不容易”的治国之思

2018-10-11 05:29周秋文
魅力中国 2018年28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习近平

摘要:作为时代蓝图的擘画者、大国航船的掌舵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路清晰、方向坚定。口言之,身必行之。期间,许多妙语金句,振聋发聩、脍炙人口,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习近平“四个不容易”的治国之思,浅析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

关键词:四个不容易;习近平;治国理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们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一、中国共产党“不容易”的发展历程

97年前,中国正处于风雨交加、长夜难眠的黑暗时代,政府无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岌岌可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东风将马克思主义吹向中国,让这一先进的思想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在此刻诞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虽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的打击了他们的反动统治,但最终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而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即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和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革命也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97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但谁都无法否认,它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业绩是辉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进程中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彷徨和偏差。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与失败总是难以避免的;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任何国家在探索和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遭受挫折并不是唯独中国所具有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永不停歇的脚步。乘着东风,齐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只要我们站稳脚跟,紧跟时代步伐,高瞻远瞩,始终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与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的家园。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光景将会无可限量。

1921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年代,都是通过电影、电视和长辈们聊天时才有耳闻,会觉得那个年代的事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通过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清晰,慢慢的知道为什么总是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形成的决议,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八十三年来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随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这97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97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97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97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97年。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艰苦奋斗始终是我们的传家宝,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革命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艰苦奋斗精神被具体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随着革命事业发展壮大,我们党取得了政权,并进入到和平建设年代,艰苦奋斗精神依然被作为创业之基、强业之路、兴业之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它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风格和思想情操,是我们的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夺取胜利的法宝。我们党的发展是不容易的。

二、习近平“四个不容易”治国之思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核心的思想包含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路径与举措等。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思想的精言要义。

习近平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四个不容易”是及时提醒。越是不容易,越要坚守,不容易就是容易犯的错,因为不容易克服了就更显难能可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就要直面“四个不容易”,克服“四个不容易”,以打铁自身硬,打破“历史周期律”。

要打破“历史周期律”,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不忘记共产党人身份,始终牢记革命者使命,始终不丧失革命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才能始终节俭内敛、敬终如始,才能始终严以治吏、防腐戒奢,才能始终顺乎潮流、顺应民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四个不容易”是时代难题,历史难题,破解了,答好了,就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克服“四个不容易”,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主动做到信念过硬,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之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听民声、治贪腐、扬国威的重大举措,使得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人民群众万众一心,赢得了国内外普遍赞誉。习近平总书记以哲学家的战略眼光观察世界大势,以开阔的视野和远见卓识统揽全局,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风采,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习近平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谋篇布局、治国理政,致知力行、继往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新形势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还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正是如此,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呈现了新气象、新景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的哲学智慧。此外,他坚持倡导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指引并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奋发有为、阔步前进。

结束语:一部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纷繁芜杂,扑朔迷离,但提纲挈领,一言以蔽之,始终有个内在规律在支配着它,这就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无不幻想江山永固,并为之未雨绸缪、竭尽全力,但结果却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要以史为鉴,深刻认识这四个不容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永恒.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耿劲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新人理论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汪琦.党的治国思想的新发展[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田慧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述论[D];郑州大学;2002年.

作者简介:周秋文,男,出生于1978年11月,广西桂林临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 :党的会议精神及理论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