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归因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2018-10-15 01:25王舒欣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6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性别差异归因

王舒欣

【摘要】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归因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归因对其自我发展影响的研究,可以为深入理解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一些视角及依据,对于今后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中,归因是指个人跟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以对感知、推理和思维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为手段来确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考察归因方式——自身性、持久性与整体性。自我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物环境中所取得平衡与适应的过程。本文主要是从自我认同、活泼自主、勤奋努力、自动自发四个维度来测量自我发展。

【关键词】归因;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认同;性别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節奏不断加快,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迎来巨大的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竞争也日益剧烈,随着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身为我国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是社会公认的最健康、活泼的群体之一,但是呢,从最近研究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这一群体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层次多样,并且比例逐年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真的是愈来愈令人堪忧,应当足够引起大学生、父母、学校及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

一、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自我发展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大学全体学生,共分层抽样了500个样本,并将回收上来的数据,利用SPSS22进行统计分析。此次问卷调查研究的主要流程是:查阅文献、设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清理并编码录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

(1)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状况如何?

(2)大学生归因方式状况如何?

(3)不同性别在自我发展、归因方式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4)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自我发展关系如何?

调查欲验证的假设为: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归因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

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归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二)抽样方案

样本容量500,抽样对象黑大全体学生,具体抽样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单位为专业,抽样框为学校中所有专业的名单,总共抽取个25个专业,具体操作方法①将某大学本科生所有专业按照学科性质分为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军管11类(因为黑大没有医学类)②分别将这11类专业进行标号,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中的抓阄法,抽取按照比例分配的名额。原因是①分层的原因是各专业间差别大,群体内部差别小,这样抽取样本可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通过提高层间异质性和层内同质性提高抽样精度,照顾某些比例小的层次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②简单随机的原因是一类专业内部学生异质性小适合随机抽样,按照等概率的原则抽取样本提高代表性。

第二阶段:采用定额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抽样单位为学生,抽样框该校这一专业所有本科生的名单,共抽取20学生。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填写与回收工作结束后,对问卷进行初步审查、二次复查,清理无效数据、剔除无效问卷,对合格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并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实施问卷录入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问卷所列问题进行系统描述,所以采用了基本图表对样本数据进行频次、频率及列联表分析与展示,利用图表加以统计描述与阐释。

此次研究探讨的是归因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由于时间、资源以及能力的关系,无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所以此次研究样本的取样范围较窄,只能以某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被试,有限的样本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次研究的代表性,使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呢,我希望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可以扩大研究样本,考虑开展对不同地区、层次、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研究,可以跨地区跨文化进行全国范围内取样,研究出来的结论会更加地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另外研究在考察归因方式现状、自我发展现状时,只考虑了性别这一个因素,而对其他年级、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没有考虑,这是此次研究的一个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后能够得以完善。

(四)研究结果

(1)大学生自我发展状况描述

通过表4-1我们可以知道,自我发展的均值为3.17,其中自我认同、自动自发、活泼自主、勤奋努力的均值分别为3.01、3.12、3.7、3.41;其中自我认同较低为3.01,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勤奋努力这一维度最高为3.41。

2)大学生归因方式状况描述

我们对男女大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就像表4-2与表4-3所展示的这样,归因方式的持久性这一维度的性别的差异性显著,女生分数明显低于男生,说明女生倾向在负性事件中的归因于暂时性,负性时间持续时间不长,时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女生不太容易产生无助的感觉;归因方式中的自身维度的性别差异性也显著,女生得分也明显低于男生的分数,这一数据就说明女生在归因时候倾向于负性事件归于他人;归因方式的整体维度中,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得分,这就说明男生倾向于负性事件归于整体。

三、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的调查,此次研究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归因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程度,但是此次研究也得到了一些有一定价值的结论。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多多少少会影响这个人的自我发展及心理健康,在这个飞快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现状,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应注重大学生归因方式的教育,健全大学生人格。

对归因方式和自我发展两个变量及各个维度利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4:归因方式中自身性与自我认同和自动自发存在显著相关,与自我发展总分存在弱相关关系;与自我发展概念结构维度的其他因子勤奋努力及活泼自主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持久性与自我认同和自动自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活泼自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勤奋努力和自我发展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整体性与自我认同、自动自发及自我发展总分有显著关系;与勤奋努力、活泼自主无显著相关关系。

研究的重点结论如下所示:

(1)某大学的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处于中上等。

(2)从自我发展上来看,女生的平均值高于男生,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3)自我发展的活泼自主这一项指标,女生的平均值高于男生,并且已经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4)在归因方式上,女性倾向于负性事件归于暂时性,归于他人,归于局部;男性倾向于负性事件归于长久性,归于自己,归于整体。

(5)归因方式与自我发展存在相关关系。

四、对大学生正确归因、促进自我发展的意见

(一)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

我在这一次研究中发现良好合理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个体会随着个人阅历的提高,归因方式会逐渐地稳定并影响个人的人格,再想要改变归因方式是相当困难的。各科老师和辅导员在教学与生活中要有效地利用口头要求以及语言反馈等各种方式来训练和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归因。归因方式是在长期生活经历中逐渐地慢慢地所形成的,所以呢,相关教育工作人员要尽可能早的对大学生开展归因训练。

(二)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其自我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中国的社会的发展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这一阶段不仅仅是个性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大学生有效地自我发展。

五、结语

大学阶段的生活是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之一,在大学期间个人的学业、人生观和身心健康等因素都在迅速地发展并逐渐地趋于完善。但是呢,在迅速发展的时候,也理所应当地地会出现各式各样地问题和难题。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认识到身心健康对自身的意义,提高承受和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并且锻炼其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并让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归因方式的特征、自我效能感以及身心健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整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自我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完成学业、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性,更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大学生内在各式各样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此次研究归因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关系的研究属于静态地研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的变革,许多现状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此次研究结论难以全面地准确地说明大学生自我发展状况。在未来的研究中或许可以采取纵向研究,来探讨归因与自我发展关系在不同时段的变化与发展,可以对不同时间阶段搜集上来的资料与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来揭示二者关系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09,41(1):69-78.

[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杜雪兴.师训教师自我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華东师范大学,2003.

[4]俞红.大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武汉大学,2003.

[5]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施锡全,范正绮.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图书公,2007.

[7]汪顺玉,席仲恩.如何解读统计图表:研究报告阅读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

[8]郭文斌.归因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Chinese Jounmal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3.2.

[9]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0]葛爱荣,谢雪梅.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概述[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性别差异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