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2018-10-17 01:25马武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新时代

马武泉

[摘要]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在新时代,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仅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繁荣昌盛的软实力。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源泉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脚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征,路径在传承与创新,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传承;创新;新时代;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五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形成的先进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推动力。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要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在人民,只有当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充分自信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①是否重视文化的发展壮大,是否具有足够坚定的文化自信,关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发扬,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源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科学选择。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可行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源泉。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根源于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相承的辉煌与鼎盛,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人类社会共同的生存智慧,中国乃至世界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新活力。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命途多舛,倍受欺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抗日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此过程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创造着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创造着新的活力。

二、增强文化自信应把准方向

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社会的日益交融,新情况、新需求不断产生,部分曾经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中共十九大做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因此,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时,需要把准方向,有的放矢。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有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改革精神,“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包容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人追求;更有强调人文精神的涵养、健全人格的塑造、人生境界的提升等内容的儒道思想。这些优秀的傳统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社会的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革命斗争主义精神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拓展了新内涵。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发展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华民族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环境更加复杂的国际生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

(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秉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在扬弃中继承。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对明显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进行丢弃,同时推进精华与糟粕的细化工作,使得继承与扬弃更具可操作性。

需要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抽象、概括、升华后的优秀文化精神已经上升为民族精神,这是传统的文化精髓,是跨越时空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的。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阐释,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走向,阐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

需要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不论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自身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都要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认知并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准确把握历史机遇,有效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传统文化的媒体宣传,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传统文化进教科书、进课堂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要追求文化创新,需要增强文化创造主体的创新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全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要增强文化创新的自觉意识,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文化创新领导主体。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文化创新的领导力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巩固好党的文化领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文化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发展;只有巩固好党的文化领导地位,才能明确文化创新的责任主体,增强党的文化创新的责任意识,促使党注重科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文化创新的主体,增强主体的文化创新实力。

不断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有积极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内生动力。

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产品和文化理念纷纷涌入国内市场,这在对我国人民文化自信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能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来发展和壮大自身文化,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文化创新离不开国际社会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沟通需要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下进行。

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没有传承,人民所坚持的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增强文化自信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不可能稳固。没有创新,人民所坚持的文化将成为一潭死水,增强文化自信将只能沦为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因此,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3-2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3]彭劲松.孙浚铭.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6(09):20.

[4]隗金城,房广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J].人民论坛,2016(23):17.

[5]沈壮海.文化自信的维度[J].求是,2017(05):45-46.

[6]韩士海.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67-74.

[7]亓静.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之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36-40.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承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