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分析

2018-10-17 10:44张玉慧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语感

张玉慧

【摘 要】

新课改的实行对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古诗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解读和理解上,更要让学生想象、感悟,培养他们的语感,掌握诗文的节奏和语言特征。因此,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古诗文的魅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意义,对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了举例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 语感培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意义

古诗文的特点是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具有深刻的内涵。但一些古诗文的语言晦涩难懂,寓意也较为隐晦,需要学生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内容,真正将文中精神层面的内容吸收、内化,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深刻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这些伟大的历史著作被納入到语文教材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是深入挖掘古诗文深意,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在文字的解读过程中培养语感

古诗文的语言晦涩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首先带领学生解读字词,在理解了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语感的培养。教师应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后的注释和自身的讲解,将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词语放在诗文中,结合前后文加以理解,逐渐疏通文意,掌握诗文的内容。如在教学《暮江吟》时,对于“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书中将其译为“散开、摆平”,如直译为“一道残阳在水中散开”则破坏了文章的意蕴,过于生硬。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一整句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并将这一句译为“江面上洒满了夕阳的余晖”,这样的理解更为贴切,且不会显得生硬,将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时学生便能理解了,原来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不必生硬的套用注释,而是可以灵活的理解、翻译,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语感。

(二)在诗文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诗文具有工整对仗、押韵的特点,朗读起来十分顺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的正确读音,再逐渐把握音调和节奏。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知道,每一个基础没有打好都是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音后,教师应教会他们朗读的节奏,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应在前两个字后停顿,在读到“举头望明月”一句时,音调应上升。把握了这两个朗读的关键点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情感就会更加饱满。这时教师再适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独自站在窗前远眺,他的内心都在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诗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很快就能体会到作者独自在外,思念家乡,落寞的情绪。最后,教师再将歌曲《明月几时有》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带着情感朗读诗文,使学生的情感状态达到顶峰。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完成了对本篇诗文情感的解读。

(三)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和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同样能够对他们进行语感的培养。古诗文中描写的内容、场景往往距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需要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加深他们对诗文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景。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诗中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深处、枫林等景色,描绘出了一个幽美的意境,但学生如果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场景,是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的。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译文来画出作者描绘的景色: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底一直蜿蜒到了山顶,没入了白云之中。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若隐若现着几间小屋,屋旁白云缭绕。作者正站在悬崖顶端欣赏着这一美景,火红的枫林和乡间小路旁的马车都被他尽收眼底。通过绘画,将作者描绘的景物直观的展现了出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也理解了整篇古诗的内容和单个词句的含义,情感更为丰富了,语感也大大增强了。

(四)将古诗文联系实际培养语感

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单纯依靠教材中的注释和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的,只有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真正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多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古诗文教学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解“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能漫天作雪飞”一句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真正的杨花和榆荚在空中漫天飞扬的场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将这一场面描绘出来,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如在时间或季节的限制下,无法带领学生实地感受,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与作者描写的景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如在学生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春季小草刚刚露头时的景色,远远看去一片隐隐约约的嫩绿色,但将场景拉近却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样形象的解读,学生的语感定能快速形成,同时也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学生语感的形成对他们的古诗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诗文的进一步理解,更能深入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并将这些积极的思想和情感变为自身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语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