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遗传病改组遗传学

微课是指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等实施的教学过程,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教学理念[1]。微课具有取材丰富、简单有效、由点到面、资源共享等特点;而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已难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2];网络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文章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遗传学为内容,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对微课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像,研究时间2016年9月-2017年7月,其中1班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在本研究中称为对照组;2班使用了微课教学模式,称为教改组。对照组学生人数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教改组学生人数53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2人,新生入校分班时为随机抽取,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分布、年龄、性别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辅导员、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及授课时数均相同,在班风、学风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内容分成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教改组则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微课不是单纯的学习资料或微视频,其本质是“课”[4],要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5],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学情分析,将医学遗传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前沿知识、最新进展分解成若干个10分钟左右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6]。

(2)每一个学习模块作为一个微课,其主要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课后反馈、课件设计及视频制作。课件设计应做到结构清晰、简单明了,突出微课精简易学的特点[7]。

(3)依据课件内容认真制作微课视频,视频是微课重要的载体,其制作水平是关系微课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微课视频制作方法有许多种,较为常见的有手机拍摄、摄像机拍摄、可汗学院模式、屏幕软件录制及课程录播系统。本研究微课视频通过录播系统录制,再通过会声会影X8进行编辑合成[8-10]。

(4)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反馈整个过程,切实落实学生在微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更多地充当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11]。课前将班级分成若干个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将微课视频及课件分发至每个学习小组或上传至学习网站,学生自行下载,由组长组织学习讨论,课堂上再根据内容、学情进行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讲解、共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微课教学过程的实施。

以医学遗传学绪论为例,本章中选取遗传病概念及特点、医学遗传学发展史、医学遗传学与现代医学关系作为三个微课教学单元。教师先设计课件及录制10分钟左右的视频,学生在课前先通过视频及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再对上述三个微课单元分别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讲解及共同讨论来实施微课教学过程。

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评估,分析比较其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12]。理论考试由教务处从4套期末考试试题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由填空题(20分)、选择题(40分)及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组成,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区分度,符合出题要求;同时,对教改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3份,问卷全部收回,剔除2份无效问卷,整理出51份有效问卷,无效问卷主要是单一选项或未能全部完成问卷测试项。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表示,成绩以(±s)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成绩分布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对两组学生《医学遗传学》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成绩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教改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教改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评价

教改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评价结果见表3。

3 结语

微课在我国研究时间较短,2010年,佛山市率先启动“微课”建设,覆盖小学、中学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于2014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创建高效的混合式教学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13]。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与网络信息技术高效融合[14],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改变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同是也能较好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听评课模式,促进教师能力发展[15]。

近些年,微课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针对高职高专课程的微课研究则较少[16-17]。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以《医学遗传学》为内容,深入分析学情并探索如何构建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模式,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库,让学生借助移动和网络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18-19],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师专业素养。

表1 两组学生《医学遗传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医学遗传学》理论考试成绩分布比较

表3 教改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评价[n(%)]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目前,人类对遗传病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已经收录了超过4 000种已知的遗传病和2 000余种分子机理尚不明确但具有表型的遗传病[20],遗传病的病种增长快,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升高,对遗传病诊断、治疗、预防的需求,催生了医学遗传学这一全新的专业学科[21],掌握医学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医学遗传学知识面广、交互性强、更新快,知识更新快,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精准医疗的崛起,给遗传病的检测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22],学生普遍感到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要求[23];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课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24];学生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都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P<0.05),适合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遗传病改组遗传学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改组中央考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
泰王批准内阁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