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通立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10-20 06:48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474450刘凌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尿激酶胸痛溶栓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474450)刘凌武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表现为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且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类型[1]。瑞通立作为第三代溶栓药物现常为临床医生所用。为更好地了解瑞通立的溶栓疗效及其安全性,我院特做本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现详细述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诊疗的88例年龄在38~65岁的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经溶栓筛选评估,所有患者均无溶栓禁忌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研究效果无影响。对所有患者的确诊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经同样的前期必要药物及相关治疗后同时予以溶栓治疗。一组给予瑞通立溶栓治疗,以18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的规格静脉缓慢推注,时间应至少2分钟以上,30分钟后再次推注,方法同上,下称研究组;另一组则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将150万U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成,下称对照组。两种药皆不与其他药物混用,注射时开辟单独的静脉通路。

1.3 评定指标 ①患者经治疗后的有效率。以血管溶栓再通反映治疗疗效。经过治疗后,若患者胸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若胸痛程度明显减轻,ST段降低超过0.05mv则视为有效;若病情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乃至病人死亡为无效。②有效患者显效时间。经治疗后,以患者胸痛消失,ST段降幅超一半心肌酶峰前移所用时间作为另一评价指标。③不良反应出现。统计患者用药后各不良反应如牙龈出血或消化道的出血等的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有效率77.27%(34/44)高于对照组的52.27%(23/44),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有效患者显效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的各项参数均少于对照组,具体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有效患者显效时间的比较

2.3 安全性的比较 以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比较药物安全性,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轻度出血者4例,牙龈出血7例;研究组出现牙龈出血者4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经对症用药,不良反应均消失。由此,研究组安全性亦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尿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药物,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尿激酶对于血栓纤维蛋白缺少表的选择性,降解效果稍差的同时易出现全身亢进性纤溶状态,故而使用后易发生出血的副作用。相对的,瑞通立作为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而成的第三代栓药物其有着较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且不易出现全身亢进性纤溶状态。溶栓作用较为理想的同时不良反应出现较少[2]。除此之外,使用瑞通立能延长血管半衰期,增强纤维蛋白特异性。又加之在救治患者时,其固定而严格的用法用量不需根据患者体重按比例给药,节省了救治病人时的宝贵黄金时间,更使得此药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3]。本研究特为评析瑞通立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以77.27%的总有效率明显胜于对照组52.27%的总有效率;溶栓再通时间亦是前者明显快于后者,在不良反应的出现病例数上,前者少于后者。上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将瑞通立应用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效果明显优胜于尿激酶,而且其毒副作用较小,药物安全有效。瑞通立应用前景明朗,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胸痛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有些胸痛会猝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