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临床观察

2018-10-20 06:48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李洋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循证组间心绞痛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李洋溢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取52例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两组,各26例。参照组中,男女比例15∶11,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12±3.18)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16∶10,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34±3.59)岁。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让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水分。对实验组行循证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如下:①提出循证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查阅相关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将循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②循证支持:小组成员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严密的护理流程,并对心绞痛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查询求证。各种临床因素均可使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中,心理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行心电监测,可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对患者及时实施救治措施。③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预防措施和治疗目的等,将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属,让患者明确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使患者对预防措施予以熟练掌握。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患者顾虑进行解答,予以安慰和鼓励,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需尽量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进而保持愉悦的心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的运动。还可通过看电视、读报纸以及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1.3 判定指标 判定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使用(±s)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使用(%)率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2.1 分析52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 实验组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发生率为7.69%(2/26);参照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心绞痛的患者有8例,其发生率为30.77%(8/26);X2=4.4571,P=0.0347。

2.2 分析52例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52例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分析52例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

3 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结合临床实践科学知识,可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循证护理更具有科学意义。护理人员需丰富自身的临床经验,完善个人技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流程[1]。对患者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方式、监督服药等干预,结合文献和科学的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获得较优的护理效果[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52例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干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组间心绞痛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