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8-10-20 11:00程博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程博

摘要: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相连。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内心世界复杂、学习与生活压力大、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等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人物,应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并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 辅导员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年人担负着时代的使命。据统计,2017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695.8万人,要把这些青年人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战地,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而德育也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由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所以他们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合适、最有效的人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而心理学是要了解人的心理动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規律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个性心理又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组成;个性倾向性则是由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等组成。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包含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共同内容。

除此之外,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心理学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同时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学科互相借鉴,才能使得本学科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掌握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规律,从而对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人的思想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支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从而保证其教育工作能取得进展。

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在新时期,大学生注重通过实践获取经验,强调自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他们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过分增强,难免会产生消极的一面,即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理特征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类大学生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这种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会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出现自负、自满、自私、自我封闭、诚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2.内心世界复杂

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经常会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细致探索与反思,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然而他们又会情不自禁地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难免出现内心的封闭性与寻求理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其次,大学生都怀揣梦想,但是他们的梦想又常常与现实世界相隔甚远,在现实世界面前,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梦想很难实现。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情感与情绪上的矛盾等,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对周围一切事物失去信心,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3.学习与生活压力大

在进入高校之前,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对于自己的新学校和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十分憧憬。但是由于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动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力不坚定等。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与学习无关事情上的原因,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全身心投入校外兼职和校内社团活动等。另外,大学生不善于为人处世,且进入大学之前过分依赖父母,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不善于处理生活中各方面的事物,从而感觉生活压力剧增,难以承受。

4.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对其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检测。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在择业时,他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有所作为,报效社会,但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其次,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四年学习与积累的专业课知识,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又缺乏竞争力与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最后,对于就业,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害怕面对现实。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个人心理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

三、高校辅导员从心理学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身份特殊,辅导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班上学生的情况,时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动态。不仅如此,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需要掌握具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1.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物,辅导员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熟练的教育艺术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通过自身人格力量感染学生。首先,辅导员应该克服自身性格、情绪等方面的缺陷,努力激发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在学生面前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状态。同时,辅导员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其次,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满意的效果,辅导员要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当辅导员向学生提出这些要求,自身又践行这些要求时,学生会增强对辅导员的信任,从心底里认为辅导员所提出的要求对自己是有利的,而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学生就会贯彻执行。这样,辅导员就能通过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和激励学生。

2.尊重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心理特征

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差异。因此,辅导员要增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当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应及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这样就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另外,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这三个方面,辅导员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是属于什么气质类型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哪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从而对学生因材施教。

3.利用多方渠道,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是多途径、多样化的。传统的辅导方式主要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心理问题。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班会课等渠道开展心理咨询辅导。首先,辅导员要定期开展班会,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辅导员可以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微博、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后,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注重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分辨能力,在网上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总之,辅导员应该利用多渠道,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和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助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凯.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06,(8).

[2]李丹仪,谭红秀.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青年教育,2007,(1).

[3]彭云,张俊.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科园地,2007,(7).

[4]王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心理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用”的心理学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跟踪导练(二)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