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视角下广西二年制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的实施现状及改进路径

2018-10-20 10:48谢明明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改进路径实施师范生

【摘 要】本文基于学生视角论述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存在的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学习偏科、学习压力大、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包括招生政策难以招录优质生源、分科培养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学制过短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成效不高等方面,并提出改进路径:调整招生政策,提升全科教师吸引力;更新培养理念,由分科走向综合培养;延长培养学制,促进师范生均衡发展;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协同指导模式。

【关键词】师范生 二年制 全科教师 定向培养 实施 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061-03

2013年,广西教育厅委托区内7所地方高校实施《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称《培养计划》),计划在5年时间内培养5000名左右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按照“全科培养、免费教育、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定向全科师范生不分科培养,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在农村乡镇以下小学从教时间不得少于6年。第一届全科师范生已于2015年顺利毕业,并正式进入教师角色。笔者在向全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培养院校领导、教师座谈的基础上,以全科师范生的视角,对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施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开展。

一、实施现状

全科教师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生,在七所委托高校的培养实践中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偏科、学习压力大和从教能力较弱等问题。

(一)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全科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然而广西高中阶段仍然实施文理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科,音乐、美术、体育被放在边缘的位置。有志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往往忽略了“音体美”的学习和训练,而有志于参加艺术类招考的学生也只能无奈地弱化“语数英”的学习。这种相互对立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全科教师培养的生源质量。《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但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发现,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受限于文化素质成绩达不到最低录取分数线,而无法录取。以某院校近年来的录取情况来看,全科教师的素质水平不甚理想。一方面,该学校全科师范生的录取分数都低于平均分,理科全科生錄取分数甚至低于104.96分,而2016年广西文科、理科总平均分分别为353.71分和354.96分。另一方面,全科师范生的录取分数的分差逐渐扩大,最低是2013年的122分,最高是2015年理科全科生的287分。可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教育,导致全科生素质整体不高。

(二)学生学习偏科。经历了高中阶段分科教育的全科师范生,在大学期间依然存在偏科的现象。关于“通过2年的学习,你认为你可以胜任下面哪些科目的教学工作?”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胜任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比例分别为86.68%、85.54%和50.47%,可以胜任体育、美术、音乐教学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7.43%、40.89%和25.23%。可见,经过两年学习的全科师范生存在较严重的偏科现象,他们更专注于语文、数学的学习,而对英语、体育、美术和音乐的专注度相对较少。这一结果与全科教师培养的制度设计初衷相违背。广西广大乡村地区由于办学条件相对简陋,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小学教师引进难度大,对全科教师的需求极为旺盛,但全科教师的培养质量仍然不能适应乡村小学包班上课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压力与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越短压力越大,相反则越小。在针对全科师范生学习压力的问题“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多选题)”调查中,51.4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习时间严重不足。问卷中另一题目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关于“你认为两年的学习时间是否合适?”问题的调查,430名被调查者中,6.78%的人认为足够了,76.87%的人认为太短了。针对培养院校管理干部的调查同样印证了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一观点。关于“从实践的角度看,2年学制对于培养全科小学教师来说,是否合适?”问题的调查中,88.89%管理人员认为时间太短;关于另一个问题“您认为免费定向全科师范生培养的最突出问题有哪些?”的调查中,有94.4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制短与学习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学生教学能力较弱。为了了解全科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我们对全科师范生“教学设计”和“上课”两个环节进行了测评。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要点包括教案的基本要素、教案的内容设计和教案的可操作性,对“上课”的评价要点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目标集重难点把握、教学内容与过程和教学方法及技能运用。结果显示:全科师范生语文、数学两科的从教能力要好于美术、英语、体育等科目,但学科知识和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如语文科目存在语音不够标准、书写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数学科目存在教学语言未能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出现知识性错误;美术科目存在诗配图内容不完全符合诗歌主题、简笔画略简单、主次不突出等问题;英语科目存在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与儿童的学习特点不相符、语法讲解枯燥烦琐等问题;体育科目存在动作示范不到位、讲解动作要领不正确、教学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

针对全科师范生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招生政策、培养理念、培养学制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来分析制约全科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深层次原因。

(一)招生政策难以吸纳优质生源。吸纳优质生源阻抗因素包括:其一,培养院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较弱。经过遴选,广西选择了7所具有丰富小学教师培养经验的高校承担培养任务,而作为广西教师教育龙头的广西师范大学却缺席了。由于所选高校社会声誉不高,都不具备吸引优质生源的能力。其二,提前批次录取不利于招录优质生源。《培养计划》规定,报考高中起点的定向生与普通高中生一样,要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只是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要选择高职高专提前批次的定向小学教育专业。这就意味着全科师范生只能从本科提前批次、一本、二本完成录取剩余的生源中挑选,虽然有的全科生录取分数要比普通大专批次高很多分,甚至高于二本线,但更多的全科师范生的录取分数只能达到专科层次。其三,以县为单位单独录取方式限制了优质生源来源范围。以县为单位的单独录取方式,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应约回到协议县而制定的,但只局限于县域范围内的定额招生方式,窄化了优质生源的来源渠道。很多有志于全科教师的学生,由于所在县份没有指标或者指标较少,而只能选择放弃。

(二)分科培养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广西全科教师培养以全科为培养目标,但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的教育形式早已根深蒂固,中学生也接纳了分科教学,甚至还作为自己学习偏科的理由,由此,导致了文科学生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理科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的现象。从“课程设置表”中可以发现,广西对于全科教师的培养仍然采取分科培养的做法。必修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有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外,还分别设置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体育、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和小学科学七个学科专业课程。尽管各个培养高校均挑选各专业最优秀的教师授课,但由于教师是从各专业抽调出来的,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各自为政的情况,难以实现学科的融合教育。这种基于知识论的培养模式使得全科师范生修完全部课程之后,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学得精深。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培养很难让师范生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就更不用说具备实践性知识了,培养出来的师资也势必会影响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学制过短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培养学制过短是造成全科生学习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学制的长短不是人为主观臆断所决定的,而是基于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养成所需的时间所决定的。二年制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两年时间内必须完成18个学分的教育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3个学期。学生在这期间要完成100个学分、2016个学时的学习任务。二年制培养模式对学生各学科的教学技能训练提出了艰巨的考验,而从教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智慧的形成须经历较长时间的打磨和锤炼,特别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专业技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在一项关于全科师范生特长的调查中,只有2.57%的学生会弹奏一种乐器,6.31%的学生具备舞蹈功底、17.29%的学生会做手工、13.08%的学生具备书法的底子、15.65%的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9.35%的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可见,广西全科师范生艺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基础薄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此外,全科师范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还面临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压力,这些都无疑加重了全科师范生的学习负担。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成效不高。教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职业,全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养成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需具备精湛的实践能力。全科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不高,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技能养成时间不足,二是师范生实习实效不高。每个师范生必须经历18周实践教学环节是国家的硬性规定,但是在师范生进入18周的实习时期之前,师范生必然是一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准教师。两年的学习时间导致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养成时间被压缩得极其有限,培养院校只能寄望于18周的实习期。由于全科师范生毕业后要到乡村学校或教学点任教,培养院校大多将学生分散到屬地小学去实习。地域的分散,导致培养院校难以派出足够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师范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往往要奔波于多地,对于师范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给予指导。可见,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不足和实习实效不高,师范生教学能力不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改进路径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当前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和必要。

(一)调整招生政策,提升全科教师吸引力。优质生源是农村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然而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大,为了能够招收优质生源,必须改革全科师范生招生录取政策,以提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吸引力。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选择农村教师这一职业,不能仅凭制度规定来约束和借助学生的农村情结。如果一项制度影响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项制度是难以长久执行的。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全科教师的吸引力,必须为教师的生涯发展做好配套准备。第一,将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纳入农村全科教师的培养院校队伍中,扩大全科师范生的选择面。第二,提前录取批次,将全科教师的录取批次提前到与本科师范专业同时进行。第三,改以县为单位的录取地域划分为以市为单位的录取地域,扩大农村全科师范生的备选规模。第四,改革小学教师的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等制度,解决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晋升的困难。第五,制订农村全科教师系列培训计划,弥补学制短导致的教师能力锻炼不充分的问题。

(二)更新培养理念,由分科走向综合培养。分科培养的理念导致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形成知识容量大与学习时间短的巨大矛盾,不仅造成师范生学习偏科、学习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也导致学生对于各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度欠缺,影响大众对于全科教师培养质量的担忧。其实,“全科”的“全”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数量判断。生活之于小学生是一个整全的文化氛围,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与生活的接触是全方位的。以知识为取向的教育理念的盛行,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知识学习负担,而且割裂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全科教师要由分科培养走向综合培养,即是由以知识为取向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生活为取向的教育理念。以生活为取向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和对卓越人性的培养。各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对于生活的单向度的认识,却无法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本身。由此,培养全科教师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追求幸福生活”来进行重组,以铺垫学生生活的宽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应该放在中高等教育阶段。

(三)延长培养学制,促进师范生均衡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过渡,优质生源往往分散于“双一流”高校、“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重点大学。而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中往往得不到优质的生源,因此,原来的二年制培养模式也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当前国内普遍将全科教师的学制定位为三年或者四年,年限的延长,无疑有利于保障全科教师的培养质量。一是为各培养院校探索全科教师的融合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二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练就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各项技能;三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锤炼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协同指导模式。一名好教师不仅在于其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也在于其能够将教育理论外化于教育行动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包括了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课件制作、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已经涵盖了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我们必须强化全科师范生对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应用。因此,应在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增加一个模拟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模拟的教学之中,以检验自身教学能力的养成程度。此外,校外实习环节,培养院校应与属地学校建立起协同互助指导模式。该模式不仅仅要求属地学校对师范生的实习承担起指导之责,同时,还要求培养院校对属地学校的教师承担起培训之责。因为师范生只有获得属地学校教师高水准的指导,才能够确保实习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共赢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J].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13(4)

[2]王莉,郑国珍.论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6(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师前期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谢明明(1987— ),男,江西新余人,广西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改进路径实施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改进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路径探微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改进路径研究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