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10-20 10:48苏冬胜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教育构建

苏冬胜

【摘 要】本文以高职木材加工技术(家具设计制造方向)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通过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調研、准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完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等步骤构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077-03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沿袭了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便于组织教学,但其只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而未把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忽视了知识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密切联系,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极大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何构建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这就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政策依据。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是以学生面向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整个职业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过程贯穿起来,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将知识分解融入工作任务之中,强调以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也曾经受学科系统化的影响较大,沿袭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高职教育特征不明显。本文以高职木材加工技术(家具设计制造方向)专业为例,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论指导,结合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特点,构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活动主要在企业,同时也决定了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得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为起点,科学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课程,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由此得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人才需求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划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新课程体系。

(一)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全面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是高职教育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与起点。选择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企业作为主要调研对象,理清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分析研究相关岗位(群)对人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分布情况,我们先后对广西志光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泰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阔迩登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柏豪家具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等区内外10余家知名企业和国内家具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家具协会以及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多单位、多层次的广泛调研工作。从调研中了解到,家具企业一般生产流程是:市场调研、样品分解→外观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拆单→备料→产品打样→贴涂工艺→质量检测试装→批量生产→包装→销售。岗位(群)主要有:产品设计(产品研发、结构设计、拆单制图、效果图制作等)、生产工艺(备料配料、产品打样、机械加工、涂饰贴面等)、生产管理(车间管理、技术管理、品控质检、产品包装等)、产品营销(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

(二)准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了家具企业一般生产流程和主要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德育为根本,掌握家具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较强家具产品开发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能力,适应家具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对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其知识和技能要求加以分析和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准确描述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关键之一。在行业企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下,就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列出该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清单,再根据工作顺序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接下来将关联性强、能形成阶段性成果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集合为一系列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依据认知规律、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联系,将每个行动领域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集合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家具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与学习领域转换关系参见表1。

(四)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与学习领域转换一系列过程,确定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在遵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结合高职学生教育成长规律,按照能力进阶、项目导向和教学组织等要求,将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核心技术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四大模块。

公共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和锻炼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军事理论和实践、思想道德与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英语、体育与心理健康、就业与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和人文知识类选修等课程。

基础技术领域是职业能力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为专业岗位核心技术学习做好必要知识和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家具制图与CAD绘图、家具手绘表达技法、家具材料识别与选用、手工木工制作技术等课程。

核心技术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满足快速对接企业核心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15个职业行动领域,并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从中提炼出6门核心课程,即家具造型设计、家具效果图制作、家具结构设计、家具生产工艺、木工机械操作与维护、家具质量检验与控制。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达到提高岗位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开设木材干燥技术、木制品数控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等拓展课程。

确定各学习领域课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等)、技能考核标准、学习重点和建议授课时数等,最后完成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五)完善课程体系。任何一种课程体系都需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完善包括课程体系结构的完善和课程内容的完善,其评价指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可实现性。这些都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和信息反馈进行不断完善。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运行保障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顺利实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条件和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运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重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融合。课程开发与教学中,应以学习难度逐步递增、教师讲授内容逐步递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为原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开发和教学项目设计。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取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计划、决策和实施。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对实施过程进行引导,实施后进行评价。课程教学评价采取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养。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应尽量安排在实训基地,突出理实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的保障。具体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关键。工作过程导为向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来保证,因此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二是必须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要求教师既能讲,更能动手做。

2.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教学环境的硬件是支撑。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的必要条件,需要有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训基地的配置要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要求,二是实训基地环境要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布局。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以任务导向、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如按工作过程,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将大班分为若干“班组”,学生、教师与学习环境之间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模拟职业情境,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降低由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与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

4.重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课程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密切联系,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包含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学习情境及教学项目的设计等课程教学资源。

5.建立健全课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全面评定的实施工具。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建立健全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考核融入工作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体现多层次和多方式并举,注重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以上各要素相辅相成,需要紧密配合、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课程理念和方法基础上的借鉴和发展。这种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新的思想和理念,打破了传统学科化课程体系以知识系统化和完整性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开发思维,取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了课程体系的能力本位属性,避免了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不足,凸显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引入和探索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对建立在学科系统化基础上的原有课程体系作了大力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经过两年的实践,有效落实了專业人才培养定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岗位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素质,进一步缩小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刘铁铸,张立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5)

[3]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6(4)

[4]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3(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高职教育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