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气息融入作文课堂

2018-10-20 05:47李银爱
文理导航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读写真情观察

李银爱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初作文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我始终认为必须立足农村,让乡土气息融入作文课堂。教会学生细心观察,感受乡村生活;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采用结对帮扶、共同进退的方式;读写结合,累积丰富的语言,以此提高作文成绩。

【关键词】乡土;观察;真事;真情;田园野趣;结对;读写

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偏差,以至于多年来,农村初中教学一直未走出低谷,作文水平赶不上城市中学。提高作文成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个人认为:农村作文教学必须立足农村,让乡土气息融入作文课堂,因为乡土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源泉。

一、细心观察,感受乡村生活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着实令人担忧。

1.学会观察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长年累月与山水、田园和动植物为伴,最贴近自然,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素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使写作走出困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田园生活、乡土野趣、晨雾朝霞、校园笑闻……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

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雨过天晴的田野,雨中的青山,下雨前各种昆虫的活动情况,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情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等,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次作文前都提醒学生,要着重观察写作对象,找到有用的素材,并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学生也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就会逐步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久之,作文水平自然提高。

2.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这个学期,结合镇团委举办的 “我眼中的睦洲”征文比赛,我先布置他们细心观察睦洲的自然风光,选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事、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侧重美丽乡村——水乡石板沙),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的奇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水乡美食三宝”:黄沙蚬、黄鱼、河虾的特点);搜集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特别是水乡传统节日、婚嫁的风俗);农事活动(如春耕夏收);身边忙碌的劳动场面(如农民播种、除草、喷药、施肥、收割等场面);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等。

任务刚布置,在学生中就“炸”开了,为了搜集写作素材,都各自相约周末要到石板沙一游。

游览回来后,我要求他们列提纲、精心选择材料、打草稿、自我修改,看着他们似乎还有很多内容要写的样子,我从心底高興起来。随后通过堂上交流意见、写出评价意见、由组长推荐、师生对作品作出评判,最后评选出最佳观察奖、最具创新素材奖。

通过这次活动,感觉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内容。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深入农村、细致观察、体验生活,同时也说明了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只要做个有心人,农村题材同样是精彩纷呈的。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我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如野炊、故事会、辩论(演讲)会、主题班会,中秋节、元旦、圣诞、艺术节文艺晚会等都让他们自己筹备、策划,自行设计活动程序,老师则从中提醒他们注意细心观察,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亲自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写真事,抒真情

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好作文是从心里掏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有些事会给学生留下“热铁烙肤”般的感受。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捕捉昆虫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我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思路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只有选择这样的材料,才能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症,从而使其逐步达到文思敏捷、倾吐流畅,习作能够以情动人。

三、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建立结对帮扶小组,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互相促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学会评改。

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彼此的观点;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所取得的成绩,对好的习作、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

四、读写结合,累积丰富的语言

1.融会贯通,多管齐下

作文是以字、词、句为单位,连贯组织而成的,要顺利写好它,就要有丰富的词汇量,所以要扩大词语的积累量,其中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如学习《马》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说出含马的成语(马不停蹄、老马识途、马到成功、马首是瞻等)及与马有关的俗语(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等)。摘抄后把收集到的词语、成语等分好类。整理好后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并经常试着用这些词语来描写身边的人或物。

2.借助经典,学以致用

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经典语句、名言、警句、诗句等,经常拿出来翻阅诵读,铭记于心。如在学习《黄河颂》时,让学生收集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这样,写作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无需临时抓头挠耳、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了。又如要鼓励一个刚刚经受了挫折失败的人,我会引导学生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句子“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或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等语句去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这样,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作文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农村学生也应自觉扩大知识面、丰富阅读内容、勤于练笔,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沈为民.农村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1期

[2]姜微.农村作文教学对策研究[J].学术杂志,2015

[3]谢云,许丽锋.让农村学生作文充满乡土气息[J].语文世界,2015

猜你喜欢
读写真情观察
风雨真情
真情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