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2018-10-20 05:47季红芳
文理导航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季红芳

【摘 要】教学评价是高中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的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个人成长历程。因此,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引言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考试成绩和书面考试构成,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简单运用、理解、技能技艺等方面的掌握。伴随高中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与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有机融合,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既关注学习的过程,也关注学习的结果,注重构建开放式考查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朝向合理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那么,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呢?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第一,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而理解、分析、感悟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主要是指,人掌握自然地理规律以及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方法和思想。人地观念是普通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价值观。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上文主要分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把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评价有机融合,对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的教学评价策略。

1.评价内容多样化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考察,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确定考察的相关内容,注重开放式的考察内容。另外,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在对非洲地理学习中,非洲的贫困儿童会深深触动高中生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就会问,能否把贫穷非洲的铅笔画作为地理成绩?描绘那些张着大眼睛蹲坐在路边的饥饿非洲孩子,通过这些图片来反映非洲的现实问题,生活贫困、生态恶劣、土地沙化严重。尽管这幅作品的作者平时的地理理论知识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却能够通过描绘图片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体现了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通过开放式考查,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地理的欲望,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那么,这种开放式考查作为地理教学评价就不足为奇了。总的来看,上述评价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地理演讲、设计问卷调查表撰写小论文等;第二,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包括填充图册、手抄电脑报;第三,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制作CAI课件,小模型制作,绘制地图等。

2.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下,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学生不参与学习状况的任何评价,评价主体的单一,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彰显,导致评价信度不高,具有片面性。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构成,具有互动性、全面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制作天气符号的评价,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实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沟通和双向选择。具体而言,把收集到的制作归类摆放于学校展室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评分表对作品进行打分,作者本人对作品进行打分,教师为每件作品打分。然后通过设定权重,综合教师、学生的分数,按照不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进行测评,最后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等级不满意,可以由教师,学科代表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协商解决。

3.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评价的结果,是静态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个人的能力未能得到合理、公正的测评,静态的教学评价只对适应考试测评的学生有利。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评价的公正、合理,急需要推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过程,既关注评价结果,也关注评价的过程,并进行多次评价。例如,对填充图册、地理演讲的评价。众所周知,填充图册是在地理课堂上地理学习的辅助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果在课堂上未能完成,也允许学生课后完成。然后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出优秀、良等不同的等级,对于不交的同学可采取补救的措施,例如,课堂提问、补交等。地理演讲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常规环节,一般情况下,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地理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范围宽泛,与地理相关即可。并按照学号依次轮流进行,每节课堂安排一名学生演讲,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的演讲时间,对于没有做好演讲准备的同学,可以推迟演讲的时间。如果学

(下转第81页)(上接第79页)

生对自己的演讲不满意,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演讲机会,从整体上来看,地理演讲是培养学生地理探索,拓宽学生地理知识面的重要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所谓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要涉及地理审美情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国家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情感等不同的方面,进而形成正确的全球环境意识,产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全球环境朝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对学生地理情感态度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搜集相关的评价信息作为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依据;第二,通过设定地理问题解决,例如,针对《上帝存在吗》,谈一谈你对牛顿寻找上帝的看法。

5.实践生活的评价

通过实践与生活,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空间更加拓展,学生也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例如,在进行《社区生态环境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以后,很愿意自主地进行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的探究,学习积极性较高,一些学生甚至在老师及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关于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论文的撰写。从报告中体现了个人在整个活动中参与情况,很好地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基本理学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实践生活的评价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助力,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给予本人批评与指正,并从更多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梅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探讨——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3(5):84-85

[2]向楠.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10):23-30

[3]薛韩飞.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14(14):129-129

[4]王民,韩琦,蔚东英,等.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5(11):22-25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