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味书屋”的课堂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2018-10-20 18:10王彦辉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诵读文言文

王彦辉

摘要:语文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有意识地去进行积累、感悟以及在阅读的同时去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以此可见,提高古诗文教学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诵读。自古以来,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诵读。这是一种经典的吟诵,在诵读中反复感受过程性的学习。通过诵读课文,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中诗词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含义,还能学习到文章中的语气以及语音调,这样更能感受出作者的中心思想、情感主旨。在文言文中,朗读得越多,感受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越加的深刻。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86-01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述中,曾这样阐述自己幼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授课时的表情情态:“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以及“金笸箩,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在读到这段话时,我认为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时,他总是微微一笑,而且将头仰起,晃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那么,寿老先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体制到底进展如何呢?从现在的教学创新性设计以及课堂结构的要求看,这些方面老先生的课堂还是有所欠缺的。

第一,他并没有在课堂中进行范读。寿先生虽然自己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学者,但他只沉迷诵读自己的书本,并没有意识给学生作诵读示范,这只是一种自我的欣赏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读到得意处,学生的声音明显减弱了,只有他还在大声诵读着。只有这时,学生才清楚地听到先生的讽诵。显然寿先生的读书课堂只是自读而没有向学生范读。

第二,他没有向学生传授技巧。寿先生自己朗读的时候,不仅句句分明,而且语气磅礴、拖音袅娜,特别是語末的尾音“呢”“噫”“嗬”,再加上丰富的表情,更使得自己投入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但是在教育学生时,由于缺乏诵读的指导,学生朗读时效果就没有那么显著的效果了。

第三,他没有在课堂中讲解诵读的内容。寿先生自己读得声情并茂,神情并备,那是因为他是在有足够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所以表情生动,意思到位。而他的学生,对于所读的文字并不像他一样有着深度的理解,再加上古文字的估屈聱牙,也只能是僵硬的阅读。

以此可以看出,老先生的这种传统文言文的课堂诵读教学,只是停留于口耳相传的教育层面上。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降低学习兴趣,只因为在生硬而机械的诵读中,渐渐失去了对读物的积极性。因此设计优化的诵读模式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教学的过程以达到显著的效果是非常之必要。教师们在不断的探寻和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文言文诵读的最可以快速提升学生阅读的途径。

1.初读感受全文,通读整篇课文

1.1 以读通为基础的标准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默读。因为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学生并不认识更不可能理解全文。如果不去注重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无法进行下面的课文诵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去查找词义意思,如果找不到就需要用到工具书,这样才可以读准字音,才能够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部让学生尝试疑难文句的阅读断句,慢慢领悟其中的含义,达到于每一句的阅读都能够理解其意思,读之顺畅。然后,教师要注重选择基础较差的同学朗读,这样可以使底子较差的学生完全头深入课堂,理解整篇课文,以便及时的纠正。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这里要密切关注阅读中的杂音,凡是有杂音的地方,就是有人读错,或者无法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这里要及时的进行校正,直至无杂音为止。至此,全班同学达到了朗读最重要的第一关,即全文读通。

1.2 以速读作为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读音的方式

检测内容主要是字音的发音是否正确和句子断句是否合适,在这里,监测的标准是:由慢到快,逐渐提速,声音由低转为高,以了解所读的语段或语篇的大概段略,即以了解“写的文章大概是什么”为标准。速读是整体课文感知的最佳方法,因其核心就是提高领悟能力,即诵读者对文本理解渗透的整体程度。但凡诵读不流畅,声音渺小,含糊不清,结结巴巴的,都是没有掌握课文读音以及断句的重要检测标准。因此速读是直觉,以及敏感与完整性理解课文的重点测定方式之一。

2.教师带头引领规范的诵读

在指导学生可以标准的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范读以及领读。首先要带领学生大声诵读,引导学生去认真的体会文言文中的辨别,透过注释,调动主观的学习感情去积极参与。教者在学生面前需要绘声绘色地朗读,因为这是极有感染力的,这样做能取得直接的示范诵读的作用。

(1)字音读。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全文试读,或全班进行齐读,或个别的朗读,从试读中可以发现学生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朗读并进行纠正,最后再由老师范读一遍全文。

(2)句子要读准确。不漏读,及时断句。句子的断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只有读清了句读,学生才有可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段落的结构和词句的意义;也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在进行朗读时要做到“四不”,即不漏一字,不多一音,不少一字,不错一句。

(3)情感要表达准。诵读是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基础方法,“原汁原味”地诵读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通过诵读变成活的语气”。这里要要注意诵读时的重音,讲究抑扬顿挫。

3.研究探讨,解疑解惑

研究阅读是指在初次阅读感受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度的去通读文章,从整篇文章的角度来体会词句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页下的注释,简单地串联成词语句子。研读主要讲究的重点因素: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在进行评点批注中来发现课文主旨,理解以及加深记忆。可以通过研读,学生就能结合句子的构造特点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从对应的词语中获得对课文理解的启发,从而提高了对文言文语言的理解力以及感知力。以此可见,只有进行了充分的研读,学生才能领会课文的主旨布局,主旨思想,构造结构,遣词造句以及其用法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N].童意灵.黄冈日报.2016-11-27(004).

[2]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研究[N].谭菲.科学导报.2017-02-17(C02).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诵读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之“三味”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