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0-21 09:30翟慧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互联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移动互联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对应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需求量激增。本文通过对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态势的分析,紧紧围绕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践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最终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应用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态势

2012年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互联网+”的概念在业界也首次被提出。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二者结合起来,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移动应用开发简单来说就是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移动应用开发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反的是,移动应用开发的相关人才始终供不应求。[1]学生对移动应用开发相关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优势,甚至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对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2.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专业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产业格局变化为出发点,根据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规划,依托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有利条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郑州、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 深入行企业调研,科学分析职业与岗位

随着移动应用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iOS和Android从各种面向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中脱颖而出,其未来的发展格局无疑将成为相关产业竞相追逐的对象和焦点。通过对各大招聘网站所发布专业相关岗位的调研以及和各企业的人事部经理、技术总监等相关人员就岗位需求、人才能力要求等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就业面向的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如表1所示。

2.2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人才特色

经过对职业与岗位的分析,最终确定了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备在Android和iOS开发平台下移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移动应用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移动应用软件的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行业背景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和岗位分析,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最后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其构建是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分类来归纳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课程,基于任务驱动和工作情景设计课程体系,全部核心课程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强调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设计和开发作为课程体系主干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构建不同类型项目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实践项目。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划分课程模块。根据调研情况及时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逐步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立体化教材、微课视频等。分析软件设计典型工作流程,形成文档材料指导学生从基础开始就按照规范进行软件开发。

2.4 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育和构建学术梯队;以学术梯队为纽带,带动团队骨干教师的成长。

鼓励老师深入企业,长期进行顶岗锻炼,掌握企业一线开发技能,增强“双师型”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创造条件促使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得到改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并按“老带新”模式结对,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快他们的成长。同时对青年教师大胆使用,使其在岗位中培养、锻炼和自我成长等,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更为合理。

2.5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把“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原则,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技能性训练,帮助学生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毕业后顺利进行职业定位做好准备工作。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全过程(从入校到毕业实践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四层次(职业素养层、基础知识层、综合应用层、创业创新层)、五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毕业设计、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创业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2.6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实现项目化考核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重新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与标准,避免一刀切的推进,使专业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準更加科学。[2]对于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平常要关注学生的识记并根据课程特点进行阶段性考核,最后可以在学期末集中考试,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那些项目实践类课程,可以将考核过程贯穿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平时采取小组任务、阶段项目检查、小组答辩等以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的成绩,可将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作为最终成绩的认定。对于参加企业合作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和技能大赛的学生,可以将最终的成果和获奖名次置换成相应的课程成绩。

3.结论

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出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符合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对职业与岗位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清晰地阐述。通过专业建设实践表明,对于“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成功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该研究成果具有推广意义,为其他高职院校相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软件方向)社会调研报告》https://wenku.baidu.com/view/9043fa3eeefdc8d376ee3274.html

[2]《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4)

作者简介:

翟慧(1980-),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15GGJS-22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互联网+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