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2018-10-21 14:48易玲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数学教学

易玲

摘要:初中一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的过渡时期,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数学强调算术方法、靠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学数学,到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进行转变,培养数学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者从合理的组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一年级;教学质量;数学教学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在三年中关键的是第一年,打好这一基础,对减少两级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重要的。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另外,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在少年期,身心都在迅速、急剧地变化发展,是人的一生中最具特色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此方面讲,我们也必须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教师的自身分析,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反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的转化。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

从发展心理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他们进入了初中的学习阶段,面临全新的学习任务。他们能否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但决定了当前的学习状况,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的学习。初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一点常常造成他们不能适应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初一年级数学教学呢?

对于初一数学教学工作,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做了以下简要思考:

一、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抚慰,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尽管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使学生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三、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我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可能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会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找准起点,提升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初一年级数学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此,我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就消除害怕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数学学科,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师本人一定要下定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一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藝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从内心去喜欢上这本学科。

参考文献:

[1]钟予. 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17

[2]刘云.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数学教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