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薛长杰的画

2018-10-21 12:04王天胜
南风·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堂兄工笔画花鸟画

2013年的3月,薛长杰作为我主持的“现代工笔画院——展前创作班”学员,来北京我院进修,这是我初次和他相见。那会儿,他给我的感觉和印象是:不擅言辞,沉静内敛。在近三个月的学习中,我看到了他那股子“性情之外”的坚毅劲头,后来方知:这大抵与其最初的“生存状态和成长环境”不无关联……

据长杰和亲友介绍:其学画经历颇为不易。他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东北乡村,其认知“纯绘画”乃是从其堂兄带到他家的几张“水彩画”开始的。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故此,他接触“真正的专业绘画”相对较晚。由于其父早逝,靠母亲一人拉扯三个男孩儿,可以想象其艰难。原本家中长兄在学校“画画好”,也有“绘画秉赋”,邻近人皆知;但为了支持更“痴迷醉心于画画”的小弟长杰这一爱好,长兄就此放弃了自己的喜好,承担起家里更多的农活,为的是给长杰腾出时间习画……

那个年代,相对于城市学画者而言,家境贫寒又身处乡下的薛长杰,连支毛笔都买不起,竟然用鹅毛捆扎起来当笔使,其不仅缺少画材可用,写实的静物则更无处可寻;于是,他就照着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农具家禽瓜果蔬菜等,作为“临写”对象……如此地,他走上了绘画这条路。起初,作为农工的薛长杰,整日在田间地头忙于农事农活,他没有固定的画画时间,他只能利用“下雨阴天、冬季农闲”的空隙,偷着画;不想怕挨骂或别人说闲话(不务“正业”,不想务农)。在家中长兄和堂兄的支助下,他的“精神头儿”都投入到绘画上来了;为了“画画”这唯一的追求,他时常是忘却自己的存在,废寝忘食也是常有的事……

从成长于乡村、不同于城市人的薛长杰“起步学畫”经历而言,除了最初到之后堂兄的引路和引导,其在无任何专业导师的教授下,基本以“自学自习和自悟自觉”的路径走入画界直至“改革开放”的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间,他的创作大多以“农民画和民间年画”为主,可喜的是,此间,他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民书画大展”,并荣获了一等奖。

当时光转入21世纪,功夫不负有心人,薛长杰以其个人的努力,以一个“自学成才的农民画家”身份,被破格破例调入“牡丹江书画院”;自此,他正式操起画笔,全身心地进入“中国工笔画”的专研与创作中来了……而无论其起步与起点多么艰难(多么不起眼),他的“一路艰辛”跋涉,最终获得的是“日益丰盛”的收成。在他进入城市,成为一个市民,尤其是成为“专业画院”的一员,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得天独厚的良好创作环境,他愈加“孜孜以求”,在以“工笔花鸟画”为主创内容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佳作迭出……因为他的确是一个“肯下功夫”,从中取得“自身功力”的画者。谈到此,我便回想起:他在我们“现代工笔画院”学习创作的情景:一次,我和几位老师“带班巡课”,亲眼所见,薛长杰“不起草稿”而是“直接上正稿”,开始创作他的“工笔花鸟画”;当时,他全神贯注地在起“画稿”,全然不知我们几位老师正在他身后看他画画呢,这是我对他保留“记忆”最深的一件事;而对于他独具魅力又颇见功力的“花鸟画之一——鸽子”形象,也令学院同学和业内同行及各界朋友称道喜爱。

如今,身在东北边陲人届中年的专业工笔画家薛长杰,我们同业同行同人确信并期待: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中,必将会带给我们更新更多更大的“惊喜”!从而,不负众望,继往开来……

值此薛长杰出版“个人画集”之际,我仅代表我个人对其表示祝贺!同时,各位同行同人以及众多工笔画爱好者们,可以欣然从此画集中,窥见并汲取其工笔画特色与技法,进而使我们更加珍视和钟爱“中国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与国粹文化,并与之共同成长与发展……

(王天胜,中国工笔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院长)

猜你喜欢
堂兄工笔画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良心的指引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向日葵的理想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堂兄故事
拖煤的堂兄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