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2018-10-21 00:39董玉梅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创新

摘要:高校图书馆核心是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现阶段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环境及水平要求日渐增加,提升管理创新则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管理;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离不开文化实力与竞争力。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难以有效适应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变革,“重藏轻用”的思想也逐渐被“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所替代,为实现馆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满足广大读者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实际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从馆员自身看

1.1服务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在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馆员的“重藏轻用”思想较明显,存在过度重视藏书管理而忽视读者需求的片面认识,难以有效针对读者需求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多处于被动状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模式若仍停留于滞后阶段,仅向读者提供单一的原始文献服务,长久以往与新形势下读者至上思想背道而驰,势必会弱化图书馆对高校科研和教学功能,不利于其获得长效稳定发展,故而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显得刻不容缓。

1.2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

图书馆的核心与馆员紧密相关,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也是图书馆外在形象建设的关键,对其管理创新工作也具有积极影响。日常管理中,诸多馆员尚未完成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身份过渡,服务意识与创新精神还有待提升;一些馆员还存着不文明用语、服务礼仪不规范等现象,业务素养整体不高;另有部分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较单一,专业技能受到信息技术的局限,难以有效读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更是无从谈起应对图书馆创新工作。

2.从高校图书馆自身看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馆长任命过于机械僵化,多数由校长负责任职工作,人事任命较缺乏能者上岗特点;图书馆从业人员配置科学性不足,多数人员直接被安排从事非技术性工作(上架、整架、借还书等),限制了图书专业人员从事技术性工作(采编、咨询等),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解决对策

1.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理念

现代化服务理念的创新,即是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对每一位读者更好地服务意识,也是传统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自身服务观念,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读者,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困局;管理人员需要按读者的实际需求,建立专题图书库资源,为每位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信息时代的背景,收集新的文献与资料,实时更新图书馆管理日志,便于掌握服务工作已在或潜在的不足。例如,吉林大学农学部校友库的构建,一改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拓展图书馆服务、再现校园文化等特点。

2.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

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馆内书籍与信息设备等可用资源,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等要素,提出全新的人才选拔方案,更改传统人事任命方式,选择图书馆专业出身人员任命相关岗位;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健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评价奖励机制,适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便于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例如,为创先原有的管理机制,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利用馆内存在的航运、物流、海洋行业等特色资源,与相关产业相结合推出情报服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实习,致力于培养综合素养达标的图书馆工作干部,也起到了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的作用。

3.健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就馆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技能、业绩表现等进行考核,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方法,使得考核通过的馆员能够争取到合适岗位,便于激发其工作传造性。二是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基于馆员的个人需求与期望,利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常见的有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法,便于调动馆员的工作潜力;三是完善培训制度。实行岗前培训,并按周、月等季度计算课外培训次数,有效培训馆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除上述创新举措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经之路,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适应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创建智能化技术应用环境,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由此形成与读者有更多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设置了图书馆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微创新服务,有效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现已成为了图书馆创新工作的一大亮点。

总结:综上所述,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其转型升级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巍.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创新对高校图书馆的意义[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4):71-72.

[2]陈奇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优化创新研究——以流通阅览部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82-84.

[3]刘婧.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2(08):189.

作者簡介:

董玉梅(1966年—),女,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中级,管理员,陇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和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高校创新
图书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