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8-10-21 00:39牛红伟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摘要:随着时代迅速的变迁,上网已成为日常事,网络即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共享资源的图书馆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向前行进。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结晶,因此,实体图书馆与数字信息化图书馆应全面结合发展,给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进行思考的要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

虽说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但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因电子技术滞后,会引起共享电子资源的缺乏,供给需求不平衡,读者的需求远大于图书馆的供应需求。高校图书馆建设是反映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和知识能力的关键,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队伍应科学合理的进一步改善设施,引进创新技术,深入思考图书馆建设发展,创造健康文明的图书馆环境,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

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但高校仍难突破束缚性的条例,这也是无法实现新型目标的阻碍点。图书馆建设的服务机制和观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缺乏一定的活力性,电子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致使信息化滞后,高校图书馆面临了新的挑战。

1.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传统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使得信息链接化,是学术知识整合的核心,成为学生和老师学习知识的途径,总体概述就是大部分知识信息属于个体化的封闭时间,简单来说是一段独立完成任务作业的过程。但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图书馆数字化,成为一个共享平台,不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在数字信息化的作用下而是各种人群的便捷式资源,大大地开阔了眼界,通过数字化搜索能及时更新一系列资源,将知识信息化推到一个高潮上。与此同时,在高校中便于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更给学生一个阶梯性的成长发展空间,也提高了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

2.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借书证还是现今校内借书的最基本形式,借书登记是平时的服务方式,从读者的自我需求中而选取书籍,被动地给读者提供服务,而且有些馆藏书籍得不到读者的知识利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过于单一化,被动化。正是因为网络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数字信息化,既方便了读者的需求量,又使得图书馆馆员主动的服务。网络环境信息化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限地点时间,只要通过联网就可以寻找自我所需的资料,而且拥有多多样化的借阅资料,不只是书籍,还有学术性期刊,声音化诵读书籍等,呈现了一种方便的主体服务系统,也是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网络服务水平的质量,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工作。

3.对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理念的图书管理员不需多高学历,多高的技术能力,能够处理简单事务就可以,大多没有经过训练,素质较低下。网络环境,数字信息化的出现需要专业技能的人才掌握处理电子资源的整合,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专业服务人才是以后服务系统的发展主力。

二、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1.投入经费不足

高校当中尤其以高职院校为主,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大多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投入欠缺,所以在某些电子技术方面得不到支持,也就只能保持着旧观念的状态,也无法发挥图书馆应有的新型网络环境,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得不到进一步改善。

2.藏书的缺乏 信息产品单一

社会时代的更新,拉动了新型的思维理念。图书馆里的藏书无法跟随时代,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达不到新时代信息系统的全面性,与网络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脱轨现象,整体的网络意识太差,信息量已远远达不到人群的需求。

3.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滞后,处于独立完成管理状态,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已经不断改善政策来创新管理观念,去多方位的联合图书馆进行共赢的共享资源,但某一些高校仍然存在思想意识问题,旧态的理念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迟迟得不到改善。

4.信息资源无法整合互补

时代的进步,也就更证明了知识信息的进一步提高,那么就需要有人去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再进行探析,在资源共享图书馆还需不断进行整理总结,完善数字信息化库,形成一套图书信息系统,并实时更新资源。

三、传统图书馆与网上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是从古至今的知识结晶的成果,那么网上图书馆是数字信息化的现代新型科学技术,方便快捷。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要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对网上图书馆进行改革更新,不可只单方面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共同使得高校图书馆为社会的教育事业作出服务。

1.传统图书馆具有权威性

紙质版的典籍是经过数千年前人的发展总结而来的,网络图书馆固然方便,但要将纸质文字转化为电子版也有一定的难度系数。

2.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典籍 凸显了文化的沉淀性

历代文化的情操在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3.传统图书馆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

传统图书馆减少了身体缺陷等老年人坐在计算机前的不适感,能享受到阅读纸质感的充实感。

4.网上图书馆能够消除时间地点的要求

网上图书馆拥有较大的方便性,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性。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1.更新观念、转变服务角色

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该进行大胆的创新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之间搭建一个完美的平台,进行无障碍沟通,使得服务与被服务的双方都能主动性的进行交流。突破陈旧的观念,从现代中汲取优化的要点,运用电子数字信息化的技术,构建全面的图书馆建设模式。

2.优化技术支持部门

要对图书馆建设的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不管在传统图书馆还是在网络图书馆上都要进行不同的技能优化,比如参考咨询,网络查阅等等。专业地将文献完整性地保存,能将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的知识充分分享服务于读者。

3.高校图书馆应大力推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注重电子资源的细节,全面优化数据库,根据不同的类型知识简洁清晰的整理,展现出独特的知识趣味性。应用多元化的电子技术,营造别样化的网络环境,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读者问题的系统,更多地让阅读者易理解,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的优势。

4.充分依托网络环境和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参考咨询服务

通过网络环境的优势,从多种途径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开展高效率性的工作业务,从而将信息大量的收集利用,为广大阅读者提供专业的解答及帮助。

5.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之间的互补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未来,传统图书馆都不能丢弃,它都是一个基础性的有深远意义的关键,而网络图书馆则是优化传统图书馆的电子类图书馆,是将教育体系扩大化的进步产物,两者之间结合,既能满足喜爱纸质熏陶的人群,又能解决时间地点等各因素的限制,这两者相辅相成最好不过,这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优点。

结束语: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应保持理性化的思考,加强网络数字信息化的数据库处理,更要进一步将传统图书馆的中国文化发扬,将两者结合发展,大力发展高校的教育体系,将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为读者提供方便、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敏.网络环境下小学图书馆的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0):16-19.

[2]白雪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4(01):75-76.

[3]陈妍.高职学校网络图书馆建设及人员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5):13-14.

作者简介:

牛红伟,男,本科,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