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对接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路径分析

2018-10-22 10:42顾晶晶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对接苏州

摘 要:自由贸易港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对外开放模式,上海自由贸易港作为首批设立的港区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苏州作为上海的毗邻城市,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余年里既受到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又受限于上海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轮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苏州既迎来了挑战,又获得了机遇,面对上海自由贸易港可能的创新方向,苏州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利用苏州港积极对接,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上建设配套区域,鼓励苏州的内贸企业走进上海自由贸易港区。

关键词:苏州;对接;自由贸易港;错位竞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入以及配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主动掌握全球自由贸易主导权的重大举措。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同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可能的方向

2017年11月10日,汪洋副总理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对自由贸易港做了概括:“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根据《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关于上海自由贸易港的表述: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荷兰鹿特丹等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自由港经验,可以得出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可能的方向:

1.法律保障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和制度基础,制定和形成适合自由贸易港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是确保港区内各项业务能够安全有效地实施的保障。国家可能通过立法,将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及港区内适用的法律、制度等予以固定。

2.生產要素流动更自由

自由贸易港就是要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在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存储、展览、拆散、改装、重新整理、包装、制造和加工等业务活动。

3.人员流动宽松灵活

自由贸易港区人口和劳动跨国流动频繁,出入境和就业需要有较高的自由度。尤其一些特定类型高层次人才,可能会建立便捷高效的人才签证制度,为跨境务工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提供更大便利。

4.大力发展贸易相关服务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需要发展运输服务,同时也需要发展与贸易相关的多种服务,包括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法律服务及商业服务。同时还需要与市中心商业区跨区全方位合作。

5.更多的优惠政策

除去通常的关税豁免外,自由港内的企业在许可证、配合、生产要素流动、资金的融通、外汇适用等方面也会享受优惠。

二、苏州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周边的城市发展都得益于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借助上海,利用其辐射和集聚效应,是苏州外向型经济崛起的关键。随着2017年全国各城市经济数据的公布,曾经以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全国的苏州,增速慢下来。未来的苏州,还需要借势上海,错位发展,这是苏州在30多年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城市战略定位,也是苏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市的重要途径。

1.苏州发展的挑战

(1)国家的政策辐射少

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规划中,“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省份总共有18个省份,作为沿海发达的经济大省江苏省没有入选,“一带一路”10个节点城市也没有苏州。2013年9月国家在上海建设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增加广东、天津、福建,2017年4月增加辽宁、河南、浙江、湖北、四川、重庆、陕西,这个11个自贸试验区呈1+3+7雁行结构,苏州未在其列。苏州不仅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政策差距加大,甚至与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差距也在加大,缺少国家的政策扶持会制约着苏州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

(2)上海自由贸易港的虹吸效应显现

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于毗邻的苏州来说,在宏观方面和长期都会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短时间内,特别在微观领域上海自由贸易港的运营对苏州的虹吸效应更为突出。上海自由贸易港内实行的汇率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以及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苏州一批存量企业和一批增量项目将会转投上海自由贸易港。同时港区内企业贸易的各项运营成本降低,也会吸引苏州的一些企业通过发展离岸贸易的途径来减少贸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苏州市的外贸增量。

(3)特殊经济区域发展受限

上海自由贸易港将会涵盖海关监管下特殊经济区的综合功能,如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的综合功能,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实施的境内关外特殊政策,使得通关服务更加快捷、便利,更多地外资将会流向上海自由贸易港,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货物到上海自贸港区通关。在一定时期苏州各个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的发展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

2.苏州发展的机遇

(1)错位竞争

随着交通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同城化趋势加速,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苏州在享受到各种便利的同时,各种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上海经济发展的限制,错位竞争将是苏州依附于上海又区别于上海发展的重要之道。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上海自由贸易港定位的重要方向是境内关外,苏州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改革方向是内外贸一体化,与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方向不同,可以推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2)贸易大发展

以往由于中国外汇金融管制及市场准入限制,贸易、物流、跨境结算以及国际金融的许多业务都无法在中国开展,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改变这种情况。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汇集到上海自由贸易港,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苏州企业可以利用地域优势,自身的特长,通过上海自由贸易港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实现更大规模的贸易合作。

(3)选择接受部分转移产业

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需要在港内发展的企业向周边转移,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配套资源,苏州都将是理想的目标地。上海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将加快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使得上海自贸港区成为创新的发源地,而作为上海近邻城市的苏州可以通过“跟随效应”而获得产业结构优化的好处。

(4)政策借鉴

“一带一路”政策和自由贸易港政策都未辐射到苏州,这些政策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相对比较差,但苏州可以从中借鉴,可以依托现有的载体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创新适合自身的政策,积极向国家申报。

三、苏州对接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路徑

苏州在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主动对接,发挥自身优势及拥有的区位条件,在已形成的产业机制中积极寻求机会。

1.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重点

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意识,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主动出击,争取机会,与上海自由贸易港相关机构建立各种政府联系机制,部门对接机制,及时关注自由贸易港区的一切政策动向,精准把握发展趋势。

上海借助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实现了相关政策的“一揽子”争取。苏州在没有这样平台优势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吸收上海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逐步接近上海的试验政策内容。

2.利用苏州港积极对接

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整合组建成的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海交汇之处,是长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具有江海联运的港口优势。其紧邻上海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台湾、东南距离适中,具有发展海运的优良环境,也是江海河联运的重要中转站。同时国家将苏州港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干线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所以在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苏州港应积极参与、主动对接,接受上海自由贸易港的辐射,承接上海港相关业务的溢出。

3.积极建设配套区域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国内建立最早、水平最高的内陆综合保税区之一,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配套完善、交通便利、设施先进、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功能区域,先后开展了全球维修业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零售出口、贸易多元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等对个国际级试点,积累了大量的监管创新经验。苏州园区综合保税区可依托对外贸易总量大、紧邻上海的地域优势,主动参与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配套区域,同时也可以加快自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苏州园区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

除去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苏州目前还有1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以及高新区、吴江、吴中、昆山、太仓、常熟6个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企业众多,粮食进口口岸、药品进口口岸、汽车进口口岸、药品进口口岸等一系列口岸功能完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将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功能向这些特殊经济区延伸,鼓励各区域根据自身实际,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优势,积极争取相关先行政策,推动上海自由贸易港政策功能向本地特殊经济区延伸。

4.鼓励内贸企业走进上海自由贸易港

苏州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许多外贸企业,同时还有很多内贸企业需要大力发展。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内各种宽松、便利的政策会给内贸企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内贸企业进入港区,就等于走进了国际市场,会有更开阔的发展平台。苏州应鼓励内贸企业,特别是常年经销进口商品的企业在自贸区内设立采购点,还可以建立不同大类的进口商品一级批发公司,以一级批发和规模批发的优势,抢占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31/content_51823 92.htm.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EB/OL],2017.3.30.

[2]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1-10(4).

[3]张释文,程建.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8(2):91-97.

[4]周晓娟.苏州市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运作的对策建议[J].区域经济,2013年12月.

[5]印梅,张笑.周边地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策略分析及南通的对策选择[J].对外经贸,2015年10月.

[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借鉴与实施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8年1期.

作者简介:顾晶晶,(1982.10- ),女,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物流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港对接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向探究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
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