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视阈下的闽台经贸合作路径探索

2018-10-23 11:20林芳
对外经贸 2018年7期

[摘要]福建自贸区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两岸经贸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介绍闽台经贸合作历程和发展现状,继而分析闽台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建自贸区为两岸经济合作可能提供的新机遇,以及新形势下深化闽台经贸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福建自贸区;闽台经贸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7-0074-05

The Path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Province

and Taiwan Region under the Fujian FTZ

Lin Fang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The Fujian FTZ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opens up new space for enhanc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jian and Taiwan Region.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Province and Taiwan Region. The Fujian FTZs may offer new opportunities for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ath to deep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Province and Taiwan Region.

Keywords: Fujian FTZ;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Province and Taiwan Region;Path

[作者简介]林芳(1982-),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AS150967)阶段性研究成果。一、设立福建自贸区的意义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由福州、平潭和厦门三个片区构成,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2015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6年4月1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施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福建自贸区明确定位为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福建自贸区按照要求,充分调动福建省内各方面有利资源,实现对台优势,率先推动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欲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加深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沿海优势,努力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1]。

二、闽台经贸合作历程及发展现状

(一)经贸合作历程

1.新中國成立之前

闽台经济形态一脉相承。由三国至清朝末期,闽台经贸往来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衰退”的过程。三国至隋唐时期,因当时台湾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闽台之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只能是散落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宋至明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闽台经济逐渐进入发展阶段。在清代初、中期,大批福建劳动力进入台湾,输入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资金和劳动工具,极大促进了台湾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闽台经贸合作跨入兴盛时期。鸦片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日本对台湾施行殖民统治政策,此时的闽台贸易在两岸各自贸易中的地位黯然衰弱 [2]。

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

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实行严厉的军事管控,使得在二战后有所恢复的闽台经济关系又坠入谷底。改革开放之前,闽台经贸关系伴随着政治军事关系的冰封冷冻,一直停滞不前。

3.改革开放以来

1979年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并发出“三通四流”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积极响应,闽台的经贸往来逐渐频繁。

1987年至1992年间,台湾当局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台商在福建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带动了闽台贸易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200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增开泉州港为对台通航港口,允许泉州港与台湾地区的金门、澎湖直接往来;同年10月,经交通部批准,启动福州马尾—台湾马祖之间的货物贸易海上直航,同时祖国大陆银行与台湾岛内商业银行之间贸易结算方式也取得了突破,两岸贸易真正实现了“船、货、钱三直达”。

(二)发展现状

自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 ECFA)签署以来,闽台贸易规模总体大势向好,闽台经贸关系逐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见图1)。2010年福建与台湾地区贸易总额为103.9亿美元,之后逐年快速上升,至2014年闽台贸易总额124.3亿美元。然而ECFA 签署后,后续协议的谈判缓慢,闽台经贸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受制于两岸关系,2014年、2015年、2016年闽台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度下滑。图12010—2016年闽台进出口贸易情况在贸易往来方面,截至2017年7月底,福建省累计批准17048个台资项目(含第三地),利用台资41915亿美元,实际到资27935亿美元,批准赴台投资企业或分支机构83家,协议投资额383亿美元,居大陆首位。闽台贸易额累计94274亿元,居大陆第五位。现有台资企业4906户,居大陆第三位,累计注册资本居大陆第二位。此外,福建对台投资也稳步增加(见表1),2016年,福建企业对台直接投资项目为13个,其中增资项目4个,新设境外企业7家,分支机构2个,对台投资金额2316万美元,累计到位资金为338亿美元。

1.合作成效

加快金融开放创新,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是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点之一。2009 年正式签署的《两岸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为闽台间金融服务领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自贸区成立以来,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区内已设立金融机构266家,是挂牌前的244倍;各类金融机构5726家,是挂牌前的364倍。2010年台湾地区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五大银行在台设立分行,明细了人民币及新台币业务项下闽台间商品贸易的货币清算处理规则。截至2017年,台湾地区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设立的金融机构共19家,超过 28 家台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办事处,居全国第2位[3]。

对台湾地区贸易是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特色。福建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已有台资企业1411家入驻,占同期在闽设立台资企业总数的896%;合同台资348亿美元,占同期福建合同台资总金额的699%。福建自贸区在金融、医疗、旅游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首创设立两岸征信系统等;平潭综合实验区试点推动“一区两标”,采认台湾地区相关行业资质、资格;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进,对台湾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提款金额占大陆试点业务总量的90%;福州新区推进与台湾地区产业深度对接,努力打造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

在产业对接方面,古雷炼化一体化、莆田华映6代面板等一批重点台资项目进展顺利;闽台金融业合作亮点频现,在闽台湾金融机构数已增至21家;截至2017年上半年,福建省已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615个,合同利用台资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3亿美元,福建省农业台资项目数和利用台资额持续位居大陆首位。

2.合作存在的问题

闽台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闽台经贸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见图2)。福建向台湾地区出口占福建出口比重从2011年的323%下降至2013年的302%;福建从台湾地区进口占福建进口比重由2010年的2194%下降为2016年的1142%,由此可见台湾地区在福建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福建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还亟待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4]。图22010—2016年闽台进出口贸易比重情况三、制约闽台经贸合作的主要因素

(一)两岸政治经济关系

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掌权台湾以来,两岸经济开启了制度化合作的进程,两岸经济关系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随着2016年1月16日,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获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两会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经受考验。

(二)政策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福建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在对台湾地区经贸合作方面享有不少特殊优惠政策。随着两岸ECFA的签署与直航的实现,福建原有对台湾地区政策优势逐渐弱化。随着上海、广东、天津等自贸区的建立与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经济开发区与实验区开始推广,基于良好的发展条件,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浙江五地成为台资的高度集中地。随着大陆对台湾地区全方位开放的实现以及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福建作为试点省份的先发优势已在减退,对台资的吸引力下降。

(三)福建對台湾地区贸易逆差较大,闽台贸易失衡加重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正常化与制度化的推进,闽台贸易障碍逐渐减少,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两地间贸易失衡的问题依然严重,福建对台湾地区贸易逆差较大。福建对台贸易逆差由2009年的39.1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64.1亿美元,增长近一倍。 闽台贸易失衡,是两地政治、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长期看,快速增长的贸易逆差将影响闽台贸易的总体平衡,不利于闽台经贸发展。

(四)闽台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处于国际价值链底端环节

目前,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产业链竞争,只有在产业链协调发展中,企业才能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收益。台资企业在大陆复制了其在台湾的产业链,但与福建本地企业产业链无法对接,福建主要负责产业链的中、后端,上游环节由外商或者台企掌握,因此,台企更倾向于朝向昆山、苏州、上海等发达地区转移。 尽管近年来台商对福建服务业的投资迅速增加,但是闽台产业合作仍集中在制造业,其合作为“台湾地区接单、大陆生产”或“台湾地区开发、大陆生产”模式。 福建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取胜,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

四、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对闽台经贸发展的机遇

(一)创建出更加国际化的贸易市场

福建自贸区使得两岸的货物通关更加便利,贸易更加自由,更多的台湾地区商品从福建进入大陆。特别是福建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吸引更多的台企进驻福建,这将进一步增加两岸贸易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逆差,促进两岸经贸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创建出更加国际化的贸易市场。

(二)推进两岸金融一体化合作

两岸的金融往来将会日益密切,将推进两岸金融一体化合作,包括人民币清算、贸易融资、两岸汇款等金融业务将不断深化,两岸贸易之间的人民币结算比例继续提高。在此基础上,两岸之间的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创新。

(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目前,台湾地区的服务产业占GDP总量的75%以上,而大陆服务产业占GDP总量不到50%。大陆服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将大大改善这个状况,两岸服务贸易将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

五、新形势下深化闽台经贸合作的路径探索

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总体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打造海峡经济圈的远景目标,充分挖掘闽台两地的合作优势,进一步有效配置资源,努力打造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新格局[7-9]。

(一)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行,着力培育两岸共同产业

一直以来,闽台产业以垂直分工为主,在闽台资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而市场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却在台湾本岛。现在,福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轻纺等传统优势轻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石化、机械装备等先进重化工业加快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主导力量。台湾地区已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阶段,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石化、精细农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闽台产业既具有垂直分工的条件,更具有水平分工的条件,通过强化分工协作与资源整合,合力提升共同的产业链、产业群在全国、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进程中,一方面要着力推动现有制造业和农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实施闽台产业对接转型升级计划,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合作,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两地从产品生产阶段的分工到研发、运营和制造等功能性的分工。另一方面,力争在技术研发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引导福建民营资本、国有资本与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人才对接,打造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研发平台、创业园区,使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

(二)深化闽台金融合作,着力打造两岸统一市场

对于海峡两岸来说,建设共同市场,必定是一个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并行的双向开放过程,才能实现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福建作为对台前沿地区,可以先行一步,在开拓两岸货物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基础上,争取在制度设计和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努力建立两岸统一市场。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发挥通道作用,做大闽台贸易规摸;二要加快金融创新,构建共同资本市场,积极推动对台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平台建设;三要下大力气突破自由港建设;四要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合作力度[10]。

(三)加大硬件与软件投入,着力建设两岸共同家园

福建与台湾地区具有语言、文化、血缘等天然优势,如果能打造一个与台湾地区无差别、无隔阂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但对深化经贸合作,吸引台湾地区要素集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对促进闽台民间了解、互动、融合有着重大的意义。

平潭综合实验区已经提出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目标,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初步成效。福建应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突破口,加大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推动两地人员便捷往来、日常交流普遍化、居住生活同质化。推动闽台证照互认,扩大开放台商台胞来闽创业就业和生活。

(四)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深化闽台物流港口合作

密切福建与内陆地区的陆路、航运联系,实现海运、空运、陆运多位立体化的运输体系。支持闽台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改善福建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厦门港、福州港等港口建设与运营,加快建设以福州、厦门、高雄等为复合性物流枢纽中心,以泉州、漳州、基隆等为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的多功能、多层次、强覆盖的闽台物流港口体系 [11]。

充分整合闽台港口资源,合作建立台湾海峡地区物流中心,建构闽台港口集群,促成各港口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加快建构新型港口联盟,提升闽台港口群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打造“人才特区”,推进人才交流,深化闽台科技合作

实现闽台人才机构和人才市场的对接,构建闽台人才信息共享系统,完善闽台人才流动机制,探索设立“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和支持“闽台两地互设人力资源机构”。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福建省内高校台湾学生奖学金额度,积极推动闽台两地之间的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制定闽台人才合作开发和交流计划,逐步相互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直接采认台湾地区学历及执业资格,实现台湾地区人才在福建无障碍就业。设立闽台科技合作“创新基金”,提高闽台区域创新能力,深化闽台科技合作。

(六)开发闽台两岸传统文化,促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福建省内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深入挖掘,例如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丰富的雕刻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产业链尚不完整,尤为突出的是创意设计的匮乏。相比之下,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水平更高、理念新颖前卫。而闽台地域文化和民间工艺一脉相通,合理开发闽台传统文化资源,推动闽台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台湾地区的创意设计理念融入到福建的传统文化资源中,促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闽台文化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和服务,加快传统文化资源向旅游创意创新产品转化,有力促进两岸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56602.htm

[2]白晓,洪灿辉. 构建闽台经贸合作体系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6):24-26.

[3]刘忠珏,江振龙,万文忠. 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分析[J]. 福建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6(3):10-16.

[4]林建松. 福建自贸区战略下的闽台经贸合作与协同发展[J]. 海峡科学,2015(5):34-36.

[5]朱兴婷,廖中武. 新形势下深化闽台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72-178.

[6]刘忠珏,江振龙,万文忠. 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響[J].现代商业,2015(12):121-122.

[7]李非. 海峡两岸自贸区合作的发展趋势[J].港口经济,2015(12):44-47.

[8]曹玮. 福建自贸区促进闽台经贸合作探索[J].商业研究,2015(27):9-10.

[9]江清萍. 深化闽台经贸合作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2015(27):80-82.

[10]杨楷,胡滨. 福建自贸区与两岸经济合作的路径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5):41-47.

[11]黄燕萍,朱兴婷. 新形势下闽台深化经济合作问题探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4-40.

(责任编辑:郭丽春梁宏伟)(上接第73页)

电价水平,但需平衡担保风险和贷款成本。

(四)全面成本管理

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需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对成本合理性的支撑材料进行全面管理,尽量合同化,增加公开透明性。另外可根据当地税务体系,进行合理的税务处理。

(五)加强运营收款

电费的回收影响到项目的现金流、资本金收益率、贷款偿还、汇率损失等一系列费用和财务指標。内部可加强运营管理,建立快速标准化的电费统计及报批程序,对外加强协调公共关系,保障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问题的快速响应性和及时处理性。

七、结论

电价是电力投资的核心。随着巴基斯坦电力市场投资的增多,投资模式和电价确定日趋成熟,电价趋于标准化,竞争性也逐渐增大。充分了解和掌握水电投资项目电价的确定机制和方式是投资的基础,而结合水电项目的工程特点,考虑市场环境及中长期利益,合理确定项目电价是项目投资的决胜关键。通过对巴基斯坦水电投资项目电价的概述,期望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引导下,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中国资本在巴基斯坦水电市场能走得更稳更牢。

[参考文献]

[1]Guideline for Determination of Tariff for 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s (IPPs)[Z].Pakistan, PPIB, 2005.

[2]NEPRA Up-front Tariff (Approval Procedure) Regulations 2011 along with all amendments[Z].Pakistan, NEPRA,2011.

[3]Concept Paper Rate of Return[Z].Pakistan, NEPRA,2016.

[4]Mechanism for Determination of Tariff for Hydropower Projects[Z]. Pakistan, NEPRA,2008.

[5]Tariff Determination [Z].Pakistan, NEPRA Website.

[6]Selection of EPC Contractor by IPP[Z].Pakistan, NEPRA,2017.

[7]Rationalization of Generation Tariff Parameters[Z].Pakistan, NEPRA,2017.

(责任编辑:乔虹)【投资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