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现状与路径研究

2018-10-23 11:20李燕温皓斐
对外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哈尔滨一带一路

李燕 温皓斐

[摘要]从哈尔滨市经济及服务外包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哈尔滨市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路径,旨在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服务外包;一带一路;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7-0093-04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h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R;” in Harbin

Li YanWen Haofe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arbins economy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project in Harbin. As a consequence, paper proposes a development path of Harbins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 this way,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can enhance international service competitiveness and strive for a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 Harbin. Whats more ,it can acc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arbin.

Key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 The Belt and Road; Harbin

[作者簡介]李燕(1978-),女,回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温皓斐(1995-),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2018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8-487HSD)一、引言

哈尔滨位于远东地区,拥有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往来的地缘优势,是东北亚的中心腹地,是辐射东北亚诸国、连接亚欧两洲的重要枢纽,在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上有着一定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抓住政策机遇,依托自身装备制造业、医药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承接以俄罗斯为起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

二、研究背景

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求,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服务外包领域的长足合作。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全国经济呈显著上升趋势的同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却陷入泥淖,这与该地区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僵化息息相关。哈尔滨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过低,发展速度过慢,直到2011年,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才超过50%,2016年也只有54%。装备、食品、石化和医药为哈尔滨的四大主导产业,而传统制造业对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不足。哈尔滨市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年的负人口净迁移率以及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均表明了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深处瓶颈。

三、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2008年7月,哈尔滨市正式获批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09年,哈尔滨市入选我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这些不仅对哈尔滨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而且对加快哈尔滨市的产业调整优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哈尔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成立了哈尔滨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发挥行业中介机构参谋、协调作用,为产业链各环节搭建政策解读、信息沟通、人才交流、资源整合等重要平台作用。2010年,在商务服务外包统计系统注册登记的哈尔滨市外包企业数量为88家,接包合同额累计379亿美元,到2015年,哈尔滨市外包企业发展到了476家,接包合同额累计15.1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占比超过70%。2015年哈尔滨市还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表12011-2015年哈尔滨市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年份服务外包

企业数量服务外包

从业人员全市承接服务外包

合同额(亿美元)2011--8.37201235170095920134018056610.82014438840448.8920154768752215.1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商务年鉴[1](由于统计数据不全,2011年数据不完整)。

纵观服务外包产业领域,在ITO以及BPO业务扩张过程中,哈尔滨市充分利用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发展电子政务、通信、医疗、保险、银行等国内信息计划应用项目为重点的研发、设计、测试等方面的外包服务业务,重点承接国内外空间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数据加工软件服务外包等业务。

在空间布局方面,以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为核心,形成了以哈工大、哈工程等各大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区集聚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布局,此外通过中国云谷(哈尔滨国际数据城)、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黑龙江联通呼叫中心服务外包园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软件园区等服务外包园区的建设实现了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

四、哈尔滨承接对外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基础条件

(一)基础产业条件

哈尔滨市有着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和医药产业基础,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哈飞、哈电站以及哈药集团等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拥有着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在“十二五”期间,哈尔滨的电子信息产业成长迅速,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其中2009年和2015年哈尔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985亿元及180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增长趋势显著。

(二)人才和科技创新条件

哈尔滨市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高等院校,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及普通高校51所,在校生超过6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20万人,人均教育资源位列全国第五位。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等学府每年在计算机软硬件领域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此外,国家商务部、教育部在哈尔滨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为其ITO和BPO等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性人才保障;哈尔滨还有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有R&D;活动的机构数90个,独立科研机构131个,在人工智能、船舶制造等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大量人才以及一定创新技术等支持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并注入了更多活力。

(三)区位人文优势

哈尔滨市邻近俄、日、韩、朝等国,交通便利、交往频繁且文化相似,与这些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环境。此外,由于地缘区位以及文化因素,哈尔滨在俄语、日语、韩语等外语人才培训方面有着一定比较优势;就“一带一路”的区位关系而言,“一带一路”的“中蒙俄经济带”辐射哈尔滨,通过哈尔滨连接黑吉辽与俄远东地区,发挥哈尔滨向北开放的重要作用。

(四)综合成本优势

低端的服务外包产业,如呼叫中心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成本指向性行业,哈尔滨远离内陆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成本相对低廉。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短缺,人力、土地和投资等成本攀升,对比而言,哈尔滨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凸显。

(五)政府支持,打造哈尔滨特色服务外包产业

哈尔滨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产业,针对国家发展计划适当进行发展策略调整。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哈尔滨市出台了新的信息技术产业行动计划,尤其是紧跟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趋势,建设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哈尔滨市政府于2016年发布《哈尔滨市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和财政扶持政策等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打通绿色通道,促进创新进步以及经济结构调整。

五、哈尔滨市承接对外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体系不完善

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缺乏合理的协调以及规划,这与哈尔滨市新兴信息與软件服务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哈尔滨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2016年,哈尔滨市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数量为63个,营业收入1356159万元,数量和规模都较小,企业的业务能力不强,创业孵化器规模不足。此外,哈尔滨服务外包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录入和低端软件产品开发,涉足技术要求和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外包领域较少。

(二)市场及思维的活跃与开放程度不足

哈尔滨市国企数量多,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足,这使得市场不够活跃,造成哈尔滨市场经济封闭,新兴产业难以得到金融资本支持,一些企业因研发资金不足,无法开展技术创新,从而缺乏了竞争优势,这严重制约了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ITO成长初期的发展。此外,服务外包产业是一种开放型产业,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服务外包水平。[2]哈尔滨的进出口比重远远低于其他经济较发达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哈尔滨市一直以来都是传统重工业基地,国企较多且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未突破“自给自足”和“安于现状”等思维的制约。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

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在成长初期需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在被设立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哈尔滨为扶植服务外包产业,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行政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四)高端人才流失及复合型人才短缺

哈尔滨高校毕业生的留存率低,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哈尔滨市年轻人口流出率超过35%,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流出率超过70%。此外,哈尔滨市高校的学科设置以及专业培养存在一定问题,社会服务外包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从业者对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不足,缺乏兼具专业服务外包知识、优秀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人力资源对各个产业发展影响的加深,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五)创新体系不完善

哈尔滨市虽有着较多知名高校,但出于学科规模小以及缺乏市场资金投入等原因,高校存在软件技术创新及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加之哈尔滨市科技孵化器资源相对分散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也阻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哈尔滨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缺少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

六 “一带一路”背景下哈尔滨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新机遇

(一)扩大承接对外服务外包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建立起了合作基础,在“中蒙俄经济带”辐射作用下,哈尔滨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可逐渐打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成为我国开拓向北“一带一路”市场的优先城市,扩大哈尔滨市在欧洲与非洲等国家与地区的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加深服务外包合作,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并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品牌城市。

(二)发挥哈尔滨市工业技术等专业化业务服务优势

哈尔滨市有着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哈飞、哈电站等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拥有着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完整的工业生产基础、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等特点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以及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通过推动其与服务外包相结合,在大量人力、技术以及知识资本助力下,能够实现制造业内部质的飞跃,从而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业技术等专业化优势,带动哈尔滨市传统工业升级,为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带来新契机。

七、哈尔滨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路径

(一)以服务外包为突破口打造重要节点城市

加快推进口岸与哈尔滨通道建设、以哈俄欧跨境货运班列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物流集散基地与综合保税区建设等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在通道沿线集聚,加深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往来,打造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及枢纽城市,以点及面地通过基建、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服务外包产业推动区域的合作开发。

(二)建立协会与公共平台,整合“一带一路”沿线服务外包资源

通过建立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和服务外包协会组织等方式实现信息对称,从而提高发包和接包效率。首先建立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及投资平台,政府牵线加快平台建设,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为国内外企业打造沟通交流平台以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项目资源并及时发布政策、投资等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并通过提供多语言文字服务,提高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的效率;此外,还可以建立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提高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效率,通过发挥服务外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实现外包资源高效整合。

(三)培养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创新能力

1. 加大科研投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已从成本过度到创新技术,特别是知识流程外包业,应用高技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尤为关键,而技术的创新、扩散和工业化大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此外,许多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仅依靠核心的技术资源,在创业时缺乏初期投入资本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能力,存在着较高的创业风险。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要占领市场,必须通过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来获得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哈尔滨特色的高新信息产业。政府需要为高校以及服务外包企业科研创新投入创造可能性,包括为风投企业和金融市场与服务外包创新产业的资金合作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 吸引并培养高端复合型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對哈尔滨市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包括对满足条件的人才给予住房和人才补贴等措施,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并在全国范围内吸纳高质量专业精英人才,保障优质人力资源来源;还应引导哈尔滨市高校的相关学科设置以及专业培养向高端复合及实践型方向转变通过高校教育和社会培养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3. 完善服务外包产学研体系。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服务外包产学研体系,以政府投入为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包括成立企业服务和人才培训中心,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完善孵化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培训与科技交流等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推动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以及各大高校的科技园区之间的合作,提高成果转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交流效率。

4. 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府鼓励并推动服务外包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在观念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其向依靠自主创新转型;建立税收优惠以及奖励政策体系,给予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服务外包企业优惠纳税,简化手续办理程序等,对突出的创新科研项目给予一定奖励;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提高其创新创业积极性。

(四)打造哈尔滨服务外包知名品牌

1. 根据“一带一路”需求打造哈尔滨特色服务外包产业。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沿线需要,发展特色服务外包产业,推动哈尔滨市的优势产业与潜导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如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跨境电商、地理信息等领域与服务外包相结合,并以软件服务外包为核心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基建、专业化工业制造、医药等方面的需求,通过示范引导和重点突破来打造哈尔滨市的特色服务外包产业。

2. 加大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在哈尔滨现有服务外包园区以及科技园区的基础上,推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黑龙江省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规划》,推动对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以此为依托扩展到其它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特色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对外服务外包产业的空间集聚。打造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并发展特色离岸业务,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哈尔滨市“一带一路”服务外包产业品牌。

3. 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推介力度。通过举办洽谈会和进行对外交流等活动,推广介绍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其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政府和服务外包协会等定期召开服务外包企业的相关交流会,邀请“一带一路”,尤其是“中蒙俄经济带”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及发包企业参会,推动区域范围内服务外包企业的交流合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包及发包企业创造深度交流合作的机会,提高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的知名度;政府和协会还可组织服务外包企业定期前往沿线国家和地区宣传交流。

(五)加大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力度

1.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哈尔滨应进一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争取国家相关政策以带动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意见等,对各领域内服务外包产业以及相关企业发展出台详细的政策法规,包括税收优惠、投融资等方面政策,并对各项政策执行到位,简化中间办理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快服务外包园区以及科技园区建设,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实现规模效应。

2. 成立专门机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政府与行业部门建立专门的服务外包机构,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有效监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产业园区内建立专门部门,推动园区内各企业的高效运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沿线国家的投资商入驻以及引入大型跨国公司在哈尔滨成立公司,加大与沿线国家企业的合作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德海,冯德海.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商业研究,2009 (5) : 91-95.

[2]柳成栋.关于编纂《“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志》的构想[J].黑龙江史志,2016(11):34-39.

[3]张秀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J].学习与探索,2015(6):106-108.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哈尔滨一带一路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