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因茶而生,又因茶而亡

2018-10-25 12:26王鹏
中国民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窑建阳建盏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习惯已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漫长的茶叶历史中有一件不可遗漏的茶具,它也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的专用茶具——建盏。要了解建盏,还是先要从茶叶说起。茶叶的饮用方法有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期的茶是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中出现的,《神农百草经》里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茶当时作为药物出现,并一直持续到唐初。

唐代是茶文化的启蒙时期

从唐代开始,茶叶进入了自由贸易的市场。当时的文人雅士、宗教信徒在长期闲暇时候需要提提神,这时候发现茶有很好的提神醒脑的功能,逐渐就推广开来。一时饮茶成风。

当时的唐代是以煮茶的方式饮茶。在上世纪80年代法门寺地宫曾经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茶具,包括风炉、煮茶壶、碾子、箩等20多件器物。那一时期煮茶有一套非常繁复的程序。要先把茶叶做成茶饼,在煮之前上火烘烤到微焦,然后反复碾碎,过萝筛粉,然后才能放入茶炉里煮。煮的时候会加入少量的盐、姜等调料,形似菜粥状。茶汤要煮三沸才能饮用。

前世

而到了宋代饮茶方式出现了改变。自唐五代时期煮茶被点茶所取代。点茶也是先把茶叶做成饼子,上火烤热,用碾子碾成极细的茶末,过箩筛出很细的茶粉。有人会发现这与现在日本流行的抹茶道类似。那是因为日本的茶道源于我国唐、宋时期,保持至今并未有太大改变。宋人将这极细茶粉放入大号的建盏里面,加入沸水用小馓子击拂调成膏状,有点类似现在喝的芝麻糊,再将沸水灌入执壶内,通过执壶细长的嘴进行点注,翻起白色泡沫布满汤面,再次击拂,此为点茶。于是,建盏就随着这种独特的饮茶方式诞生了。

在宋代瓷器分为三大类:黑瓷、青瓷、白瓷,建盏属于黑瓷。在点茶出现之前,黑瓷大多只是民间的粗瓷大碗。却因当时风靡全国的斗茶而炙手可热。按照评判的需求,黑青色可以更加衬托茶末的清白之色。因此,在蔡襄的《茶录》中也提到:“茶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因此建盏便成为茶具的最佳选择逐渐发展起来。斗茶之风上到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乐于此道。其中以宋徽宗最为情有独钟,并著有《大观茶论》,其中就提到“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彩色也”,因此說建盏因茶而生。建盏最早称作乌泥碗,因胎土含铁及金属量较高,盏壁又厚,经过加温久炙难冷,这就符合宋人点茶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水温的要求,故建盏是因饮茶习惯而产生的。现今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盏在当时产量并不高,建窑的窑口建在福建东北部,武夷山以南的建阳地区,建窑以此地得名。建阳地区原属于建瓯县。建盏制作的原料全部取材于建阳本地并以龙窑烧制。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就已形成很大的茶叶产业链。建瓯附近建有著名的御茶园,即为北宋皇家御用茶园。当时建盏风行于全国,引得皇家、贵族、士大夫阶层竞相追捧。今天我们在宋代的诗词中不难发现其踪迹。如苏轼的《送南屏谦师》中写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闻午盏兔豪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又如秦观的《满庭芳三之一》中写道“纤纤棒,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等等。

随着朝代更替,宋被元灭后,元朝时期的蒙古族统治阶级对茶道不再重视,茶道残存于民间,仅百姓延续了点茶的习惯,从而使建盏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元朝政权不到百年时间便被明朝代替,明太祖朱元璋觉得点茶这种饮茶方式太费时费力,所以颁布了一条政令“费团为散”即废弃团茶制作改为散茶,形成了现在我们冲泡的茶叶。可以说朱元璋改变了中国人的饮茶习惯,使得建盏更无用武之地,因此彻底消亡。与此同时,紫砂与陶瓷茶具替代了建盏的位置,走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今生

1979年,国家组织恢复建盏烧制,新盏得以出生,而老盏则停止于宋代,这之间经历了600年的断烧历史。因此建盏相比其他瓷器窑口的鉴定有一个优点,即建盏没有明仿、清仿、民仿烧造的。老盏即是唐五代到元初所制,新盏则为1979年以后烧制。

随着国家保护历史文化,恢复传统技艺,建阳地区建窑至今已发展到300多家。通过当地工艺师的不断尝试,丰富了建盏的花色及造型,于去年将建盏作为金砖会议国礼赠予各国首脑。自此,建盏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又焕发了蓬勃生机。

人物简介

王鹏,号赏韵轩主。自幼酷爱中国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16岁起在燕京书画社实习。22岁开始接触茶叶文化,后一直跟随原苏州茶厂、国家副研究员级评茶师朱荷芬老师学习中国茶文化。对中国六大茶类的产区及制作工艺均有一定了解。历经十二载潜心研究,于2010年创立赏韵轩工作室,励志将中国茶饮文化及赏玩艺术向民众推广。对茶具、文房、字画、古琴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责任编辑 李雨蒙)

猜你喜欢
建窑建阳建盏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