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10-25 10:39孟志明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一直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培养合格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外语专业学生的扩招,英美文学课逐渐受到了冷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本文立足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力求更好的促进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孟志明(1964-),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优化。近几十年来,英美文学课成为是我国外语专业教学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巨大的帮助。通过阅读分析文学作品,思考与讨论中外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的文化课程,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重要性得不到重视。鉴于此,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改革优化展开了讨论。从而促进英文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文化的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向前迈了一大步,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但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艺术,带给英美文学课这门传统的课程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重视度减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这类的实用英语课程,却逐渐忽视了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在当今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英美文学课在许多院校被作为选修课程,课时也被压缩的少之又少,且一般都被安排在高年级的课程规划中。英文文学包含内容广泛,内容深度强,且较难理解,课时不足使学生很难系统深入的学习,教师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很难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培养内在英语学习的基本素养。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管理者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很难对该课程进行综合考量,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教师多聘用外籍教师,或安排年轻教师甚至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大,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缺乏理解,从观念上与学生沟通较为困难,造成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课程理解上的偏差。这就很难将英美文学课程的核心根本内容进行讲解,无法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很难发挥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作用。

3.教材建设落后以及授课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大多数院校多往往不顾学生的语言功底,选取的教材一般按照年代顺序编排,虽然看起来脉络条理较为清晰,但时间跨度较长,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作品,较难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其学习信心。由于教材的限制也很难使得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授课方式往往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只能从课本中选取部分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讲解,文学课讲授成为语言课。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艺术魅力难以体现,导致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000年新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把英美文学课重新确立为必修课, 提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开阔思维 ,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这一指导思想指出,开设本课程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及文化素养、文化敏感性。

1.基于英美文学的课程目标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品位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学现象、作者、作品。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知识,通过对经典片段的仔细阅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自我思考及文化思辨能力。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英美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进而个人视野得到进一步提升。

2.基于社会及学生个人需求的实用性。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对过去那种单纯的语言型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减少。而英美文学课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为个人日后就业鉴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文化和文学的敏锐的感受能力,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意识。

三、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若想保證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增加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和足够的学习年限,以满足教学目标及课程合理安排的要求。只有保证了课程的课时,才能保证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系统性的学习,学生才能对课程知识更好的理解吸收,避免因课时不足而导致的填鸭式学习的现象。其次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将英美文学课程调整到初级年级学习课程当中,让学生尽早接触课程,才能加强学生对英美课程的重视。

2.优化师资配置。目前大多数院校应聘外教授课,虽然能向学生传授更详细更丰富的英美文化和风土人情,但外教与学生存在文化背景与语言上的沟通差异,因此学生对教授知识的理解将大打折扣。而国内教师了解中国学生的特点,语言沟通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授课方式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建议采用国内外教师结合的办法,外教与国内教师协调课时课程安排,优势互补,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们的听课质量。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国内教师在职进修,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创造更多的可以让教师进行英美文学学术交流的条件,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理论研究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点。最后,因英美文学课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均较高,所以在选择授课教师时,应对教师进行综合考察,全方位的考量,进入考核后集合进行统一培训,使教师们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合理選用教学教材。学校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也不同,选取教材也不同,选取教材总体应视教学大纲而定。教材的编写首先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文学史框架,所选题目要形式多样,考虑难易程度,题材广泛新颖。同时教材内容应尽量使用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反映时代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也能在覆盖面广泛的教材内容中提升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此外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观看经典电影,进行学习的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也能通过电影的手段更深刻且轻松的了解英美文化。

4.创新授课模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授课模式,不能再墨守成规,应该推陈出新。由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是主体,老师为辅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启发式”的引导型授课模式。开展问题是教学模式,教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带着上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与学生沟通讨论,学生自行讨论,发表不同观点。此外,每周可以安排一次课程,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学生作为主讲人,从自己的观点视角出发,分析评断文学内容,其他学生针对主讲人发表的内容进行讨论,老师进行引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引导深入的进行解剖、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分析,就会对本课很有针对性的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就会水到渠成的由学生被动式掌握变成主动性学习的模式。还可以精选一些诗歌和经典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背诵记忆,这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对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若想更好的深度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切实的关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优化师资配置、合理选用教材、创新授课模式。从而确保教育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使英美文学课程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英杰.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156-157.

[2]杨秋娟.高校外语院系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15):124-125.

[3]赵金贞.《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浅谈[J].考试周刊, 2007(49):57-58.

[4]张生珍.关于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06):129-131.

[5]孟育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 2007(12):81-83.

[6]刘桂莲.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 2017(12):78.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