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TSP-1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8-10-26 05:33林静邹红梅李嘉伟吉恒东路峰
山东医药 2018年37期
关键词:尿素氮补体白细胞

林静,邹红梅,李嘉伟,吉恒东,路峰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管异常、炎症反应及抗核抗体水平升高等[1,2]。随着人们对SLE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SLE对患者的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等多组织和器官均有影响[3];同时发现SLE的患病人群具有性别倾向性,多发于女性,尤其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0[4]。SLE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除了环境、遗传及雌激素等影响因素外,患者的免疫应答反应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外基质糖蛋白,是血小板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参与新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的激活等病理过程[5]。另外,TSP-1具有免疫负调节的作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异常升高[6],但在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做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SLE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关于SLE的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临床资料完整,且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外伤、感染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神经意识障碍;④入组前2周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男17例、女80例,年龄26~73(48.62±7.12)岁;体质量指数19.14~23.02(21.56±1.25)kg/m2,病程1~11(7.03±2.17)个月;伴口腔溃疡10例,皮疹19例,脱发12例,关节炎20例,狼疮性肾炎22例,溶血性贫血11例,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0×109/L)25例,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18例;低补体C4(C4<0.16 g/L)28例,低补体C3(C3<0.796 g/L)21例;按照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8]分为活动期(≥5分)53例,缓解期(<5分)44例。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40例,年龄25~76(48.51±7.08)岁;体质量指数19.02~23.17(21.43±1.23)kg/m2。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血清TSP-1及相关指标检测 受试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未涂有肝素钠的采血管中,室温下静置20 min,以3 5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3 cm,分离上清液,即得血清,置于-20 ℃冰箱中备用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SP-1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美国贝克曼 Coulter LH 78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和补体C4;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ds DNA抗体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TSP-1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TSP-1(965.24±202.14)pg/mL、血红蛋白(97.35±18.63)g/L、白细胞(2.62±0.87)×109/L、血小板(73.28±20.17)×109/L、尿素氮(3.96±1.27)mmol/L、血肌酐(67.21±4.02)μmol/L、24 h尿蛋白(53.78±6.49)mg/24 h、补体C3(0.97±0.24)g/L、补体C4(0.29±0.13)g/L,对照组血清TSP-1水平(637.82±152.78)pg/mL、血红蛋白(127.35±37.21)g/L、白细胞(6.87±1.03)×109/L、血小板(122.41±32.06)×109/L、尿素氮(4.03±1.02)mmol/L、血肌酐(68.62±19.27)μmol/L、24 h尿蛋白(54.03±6.18)mg/24 h、补体C3(0.63±0.14)g/L、补体C4(0.11±0.06)g/L。观察组血清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缓解期、活动期患者血清TSP-1水平比较 缓解期、活动期患者血清TSP-1水平分别为(762.53±168.41)、(1 133.53±315.24)pg/mL,活动期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较缓解期高(P<0.05)。

2.3 血清TSP-1水平与SLE患者并发症的关系 合并口腔溃疡、皮疹、脱发、关节炎、狼疮性肾炎、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低补体C4和低补体C3的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高于未合并患者(P均<0.05)。见表1。

表1 血清TSP-1水平与SLE患者并发症的关系

2.4 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5、-0.697、-0.716、-0.731、-0.709,P均<0.05),与抗ds 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5),而与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分别为0.235、0.347、0.193,P均>0.05)。

3 讨论

血小板由巨核细胞脱胞质转化形成,其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成熟度影响血小板数量。骨髓巨核细胞和颗粒巨核细胞增多,降低产板巨核细胞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同时由于巨核细胞克隆过程被抑制,致使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并且对血小板造成损伤[9]。SLE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其自发性出血,甚至死亡。血小板的相关蛋白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患者病情[10]。临床对SL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目前临床治疗SLE的方法有限,尚无根治方法。因此探索有效的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1]。临床上治疗SLE的目标为减少并发症、降低药物毒性及控制疾病的活动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

TSP家族包括5个成员,其中对TSP-1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最为深入[13]。TSP-1又称为凝血酶敏感蛋白1,最初从血小板细胞膜中分离得到,是由凝血酶刺激血小板α颗粒而释放出的蛋白质[12,14]。TSP-1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合成并分泌,最初作为一种抑制血管生成的大分子糖蛋白应用于肾病治疗[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与缓解期SLE患者相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高。提示血清TSP-1水平可反映SLE病情变化。另外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临床特征联系密切,如并发口腔溃疡、皮疹、脱发、关节炎、狼疮性肾炎、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补体C4低、补体C3低的SLE患者TSP-1水平高,表明血清TSP-1水平可反映SLE患者的并发症。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与抗ds 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表明TSP-1能够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及下调自身免疫反应。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与TSP-1多种多样的生物学作用密切相关。TSP-1参与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凋亡和活化转化生长因子的过程,同时对于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此外,TSP-1可通过抑制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NF-γ、TNF-α)和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6、IL-17A),进而降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SLE患者血清C3、C4水平降低与自身免疫炎症有关,而TSP-1对这种自身免疫炎症发挥负性调节作用。在TSP-1表达缺陷动物模型中,表现为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升高、炎症细胞增多、血管淋巴管增殖能力及细胞因子水平升高[16]。TSP-1亦可通过影响抗原提呈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调节[12,14,16]。本研究中,TSP-1与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无相关性,具体原因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TSP-1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及自身抗体等因素,参与SLE的发生发展,其可能成为临床治疗SLE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猜你喜欢
尿素氮补体白细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白细胞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