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18和IL-6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8-10-30 02:22万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粒细胞炎症

万瑛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镇江212001)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T2DM)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周围小动脉闭塞,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足部畸形、溃疡及坏疽等病变,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甚至死亡[1-2]。

研究表明,炎症在T2DM及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7]。白细胞介素(IL)是一类在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免疫调节及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IL-6生物效应十分复杂,可以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和角质细胞生长,参与炎症反应等,高水平的IL-6可引起足部溃疡部位的免疫损伤[8]。IL-18在炎症以及免疫反应中亦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自发现以来一直作为研究热点而备受关注。研究显示,高血糖本身即可影响IL-18浓度,IL-18可依赖细胞内NF-κB和PI3K途径增强T细胞接触激活的单核细胞分泌致炎因子的功能[9]。除此之外,IL-18又因其炎症中心介质的重要作用,可诱导一些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以及IL-8等的生成[10]。基于炎症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IL-18在炎症级联反应中的中心地位,本研究检测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18和IL-6浓度,以期为早期预防糖尿病足和指导抗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糖尿病足组),男61例,女39例;同期内分泌科住院的无足部溃疡的T2DM患者100例(T2DM组),男66例,女34例。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1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2012年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2012)版》[12]。入院后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等内容,记录糖尿病足和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足溃疡的Wagner分级。建立数据库,系统录入患者资料。

1.2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时,空腹12 h后采集血液标本,2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保存于 -80℃。

1.3 一般指标检测

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采用日本爱科来HA-8180及配套原装试剂测定HbA1c。所有操作均严格依据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血清炎症指标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和IL-6浓度(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采用日本Sysmex公司配套原装试剂,于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风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基线特征比较

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和病程均显著高于T2DM组,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低于T2DM组患者(均P<0.01);而两组性别构成、BMI、空腹血糖和 HbA1c

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基线特征比较

2.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糖尿病足组IL-18、IL-6、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临床诊断为应变量,年龄、糖尿病病程、三酰甘油、IL-18、IL-6、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中性粒细胞、IL-18和IL-6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IL-18和IL-6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免疫与炎症因子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过程[13-14],因此,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对早期防治糖尿病足,减少糖尿病足终点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足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机体免疫能力与组织修复能力均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由于饮食限制、糖利用障碍、营养物质消耗等,糖尿病足患者三酰甘油水平较低,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溃疡难以愈合,亦是糖尿病足形成原因之一。

T2DM及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其与自然免疫力和低度炎症性因素关系密切[15]。目前研究已证实,IL-18是一种具有多向性效应的促炎症因子,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可分泌IL-18[16-17]。本研究显示,与T2DM患者相比,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IL-18浓度显著升高,同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IL-18浓度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糖条件下,促炎因子IL-6等的释放,可介导炎症发生,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此外,IL-6可促进血管紧张素原的合成,继续诱导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如 TNF-α[18],TNF-α进而又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IL-6,形成正反馈循环。本研究亦表明IL-6介导的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血清炎症因子IL-18和IL-6浓度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和指导治疗,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足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粒细胞炎症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