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1-01 16:35孙柏菊
时代金融 2018年17期
关键词:岗位行政事业单位

孙柏菊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有效有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特别应规范财务内部控制。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其在实行内控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及对策,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石,通过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降低贪污腐败的发生。

(一)实行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发展,减少贪污腐败的发生

近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存在违纪违规的现象。有些干部利用资源配置权限贪污受贿,部分处于资产保管或采购岗位的干部监守自盗,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既是个人道德、素质、工作作风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单位内控制度不严密,岗位设置不合理,审核不符合权限。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发展,减少贪污腐败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制制度建设,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入手,加强风险管理,规范每个岗位的權限,运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制衡机制,堵塞单位经济活动中漏洞,减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舞弊现象。

(二)实施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经济活动也在慢慢规范,但是部分领导对内控制度建设仍重视不够,许多基本的内控措施未能很好的落实,风险防范意识还比较薄弱。

财务内控制度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建设,采用岗位监督、信息化等手段,可以将单位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基本建设等经济活动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可以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可靠,强化绩效的考核和监督,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岗位分离等制衡手段牵制权力的范围,有效利用内控制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管理层及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存在意识上的误区,导致其认为财务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只需财务人员参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需参与,导致许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存在许多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系统的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由于财务内控制度涉及经济业务的各个层面,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在财务部门建立内控制度,且主要是制度建设,如果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则会造成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对经济活动中风险无法把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其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者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岗位串通,职责不清,导致经办人员利用内控制度中漏洞进行贪污腐败。

其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财产清查等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其三,会计岗位不符合规定。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无证上岗,出纳会计违规混岗,给单位的资产安全埋下隐患。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经济业务项目较多,如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绩效管理等,许多单位就各项经济业务相应的制定了不同的内控制度,这些制度根据不同经济活动的特点,从经济业务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制定,制度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形成内控体系,降低了单位内控制度的效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缺乏评价和监督机制,不能保障内控制度的实施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日趋规范,许多制度也得到落实,但是制度执行是否有力,岗位是否规范,却缺乏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价,在制度执行中,往往只有出现管理问题时,管理层才会发现内控制度中的漏洞及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之处。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内审部门,但是缺少独立性,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其职能作用,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监督部门,也不能发挥其监督作用,大多数都是事后监督,而且许多监督仅限于财务监督,没有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也没有对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改进的方案及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主要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实行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务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

健全的内控制度应从相互制衡出发,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企业应建立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以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财产保护控制,要求对资产清查,账实核对,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相关处理,以减少国有资产损失;建立单据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进行控制,把支出事项从票据的外部来源控制与支出事项的内部审核控制结合起来,建立单据的内外结合控制体系,保证经济事项真实、合法;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以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形成行政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互动的平台,从人员管理上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单位应加强宣传,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增强内控意识,明确内控的作用,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单位要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对相应的岗位和部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奖惩,只有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内控执行到位,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执行机制。

(二)建立高效的内控制度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经费上与企业不同,在内控上也区别于企业,因此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内控制度。

企业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如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等,设置一整套既可以满足经济业务特点又可以使所有经济业务相互联系的财务内控制度,使经济业务各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同时确保内控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整个制度的实施全过程监督,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性、高效性。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价,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评价与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得以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作为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应当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内控制度,减少漏洞的发生。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更了解单位内部情况,可以更加准确针对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岗位,通过系统地、规范地、有针对性的内部监督可以确保内控制度的順利实施。外部审计主要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实施外部监督,外部审计具有权威性,为了保证内控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其有效性,可以定期邀请独立的审计机关对本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特别是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由外部审计部门写成书面的评价报告,以杜绝内控中的风险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关键,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对于加强各单位财务管理、防止经济运行中风险,减少贪污舞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能在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其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燕.试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8).

[2]贾黎星.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研究[J].财经界,2015,(24).

[3]曾青.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金融经济,2017,(08).

猜你喜欢
岗位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