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文言文教学中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普遍现象,本文论述了文言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培养方法,以期收到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人文素养;自然美;情感美;形象美;思想美
一直以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现象,一些教师会认为只要系统地讲清文言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常(文学文化常识)即可,而忽视了文言文中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的人文性。显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这种重工具、轻人文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也要把人文性落到实处。下面,笔者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 从自然美中汲取人文素养
自然美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欣赏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山川美景,可以使身心得到愉悦,灵魂得到净化。因此,要引导学生从文言文描绘的自然美中汲取人文素养。教学《归去来兮辞》,让学生跟着“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去感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充满生机、韵律的大自然之妙趣,从而激起赞美自然、珍爱自然的情怀;教学《滕王阁序》,让学生吟咏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欣赏那一幅青天碧水与彩霞孤鹜相映增辉的绝妙图画,必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教学《兰亭集序》,让学生置身于一代書圣王羲之用他的如椽大笔所勾勒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幽雅清俊的兰亭中,怎不心境为之开阔,意趣为之忘俗?……凡此种种,都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大千世界的自然美景中汲取丰厚的人文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性情。
二、 从情感美中汲取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而文学作品的特质之一,就是其巨大的情感性,文言文也不例外。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入手,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接受美的人文熏陶。
文言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友情美、爱情美、乡情美、爱国激情美等等,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绝好材料。《陈情表》,一篇以情感人、情透纸背的美文,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蕴涵其中的浓浓亲情,应该重点抓住这一“情”字,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真正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内涵,并不失时机地联系到平时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无私的奉献,教育学生百善孝为先,对父母要孝顺敬重,不要因自己的一时任性而伤了父母的心,更不能以粗暴的态度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言作品中涌动的强烈情感,是优秀完美的人格品质、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的集中体现。这种浓郁芬芳、独具魅力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厚的人文素养,受到一次次情感的洗礼,得到一次次思想的历练,可以荡涤心胸,完善品格,给学生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审美教育和人文熏陶。
三、 从形象美中汲取人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必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文言作品中展现了许多可亲可敬、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文言作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人物形象的不朽风采与壮志豪情,观照人物形象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质,从而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的形象,学习蔺相如明大义、顾大局、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崇高品质,学习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教学《苏武传》一文,可以引导学生领略苏武这个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历代仁人志士引为楷模的民族英雄的崇高形象。从他身上,学生可以真正读懂民族精神的丰厚内涵,真正感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说,文言文拥有巨大的人文潜能,有着挖掘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精神宝藏,这正是对学生培育民族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好教材,从这些熠熠闪光的形象美中,学生可以汲取到丰厚的人文素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正是文言文的魅力之所在,更是人文精神的魅力之所在。
四、 从思想美中汲取人文素养
文言作品中还有一些精辟透彻、言简意丰的名言警句,它们以凝炼的语言折射出古人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辨,颇具思想的理趣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立人之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精神……这些名言警句在文言文中比比皆是,它们闪耀着先哲先贤的思想光芒。教学中要让学生熟读背诵,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这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应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既要稳扎稳打地进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也要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人文精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性,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必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小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