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参与行为研究

2018-11-02 09:54张宇鑫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韶关户外运动学院

张宇鑫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腾飞,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彰显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里程,“全民健身”不再只是一种口号,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资本,将富盈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运动上。户外运动是近年来的新兴活动之一,满足了终日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要,没有了现实的种种压力,摆脱身份的枷锁限制,在大自然下体会渺小和审视自我。户外运动近年来已在全国各地高校遍地开花,已经形成一种新兴潮流,户外运动相关社团,课程纷纷占据一堂。蔡杰认为可以通过改善身体健康,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粤北地区,市政府近年来提出了要把韶关建设成“广东省户外运动天堂”的战略目标。而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具有鲜明的特征,自信张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热爱挑战、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是户外运动的一个巨大市场。但并不是有勇气,有需求,就会有相应行为产生的,韶关地区的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需求及参与现状如何?而阻碍大学生们参与户外运动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将结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共同规律。旨在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和学校能够更好地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1. 户外运动的概念定义

户外运动自二十世纪80年代由欧洲传入我国,并在2005年后来进入规范化后[2],也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和风尚。学术界对于户外运动的认知和概念一直处在朦胧阶段,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研究成果的增多,国内对于户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加深,户外运动的概念和定义逐渐清晰。从历史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看,张勇等将户外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挑战自然”探险式阶段(20世纪 50-90年代)”,“走进自然”绿色运动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 年)和“亲近自然”大众休闲阶段(2004 年至今)[3]。户外运动的普及从一开始的由精英小资群体到大学生群体再到大众群体,可以说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真正意义上在全国普及开来了。

户外运动的定义在学术上总体可以分为广义的户外运动和狭义的户外运动。广义的户外运动指在室外进行的运动,几乎覆盖了所有运动[4],即简单的把“户外”和“运动”拆解组合之后的活动都属于广义户外运动了,这在定义上来说太过广而空了,许多邻属概念混合,就无法掌握科学的实质与阐明现象的规律,于是就有了狭义的户外运动定义之辩。李舒平认为:户外运动是以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5],强调了自然环境与探险性质;史登登认为:户外运动(狭义)是具有一定身体活动量的,以身体活动技能为基础的,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和表现力为目的的户外运动[6],突出了运动的内涵。马欣祥认为:人们以人力或利用自然力,在基于自然的环境中开展的体育活动的统称[7],显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狭义户外运动定义的探讨尚未盖棺定论,新提出的定义未必就是正确的,因此本文采用更适合本次研究的狭义户外运动定义,郑向敏提出的:在自然的场地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中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不以运动为目的改造的半人工化环,境通过参与者自身努力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并使自身更能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运动,包括主流大众所普及的休闲方式[8]。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选取

韶关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制作问卷并采取网络发放形式,对韶关学院500余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其次,运用 SPSS19.0 软件将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探析韶关学院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行为在性别、年级、学科和项目差异,并依据项目差异确定影响韶关学院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需求和行为的因素。

3. 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参与行为现状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有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例如,本校有参与户外运动需求的人,他的需要可能是挑战极限,完善自我;可能是宣泄激情,疏解压力;可能是欣赏风景,回归自然;可能是结交朋友,跟随潮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自下而上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和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因为高级需要也叫生长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9]。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如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等。所以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得知,韶关学院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需要可分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挑战极限,完善自我)、安全的需要(宣泄激情,疏解压力)、生理的需要(欣赏风景,回归自然);归属与爱的需要(结交朋友,跟随潮流)。

3.1 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我们将回收的 500 份有效问卷运用 EXCEL 表进行百分比统计,其结果显示:461名大学生有户外运动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92.26%;其余39名也就是7.74 %的大学生并无表明户外运动需求。对有户外运动需求的不同性别的461名大学生进行配对卡方检验后显示:男生与女生有户外运动需求的人数并无显著性差异(χ2=0.037,P=0.845)。

3.2 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参与项目

参与过山地运动及地下运动类(如:登山)的大学生最多(69.23%),并且与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类(如:定向越野)(51.58%)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0.534,P**=0.001);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类(51.58%)与排名第三的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如:野营露宿)(50.23%)相比,不呈显著性差异(χ2=0.726,P=0.364);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位列前三的项目依次为:山地运动及地下运动类(如:登山)、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类(如:定向越野)、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如:野营露宿)。(图1)。 但是数据表明,本校大学生最喜欢的前三个项目类别依次为: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如:野营露宿)、山地运动及地下运动类(如:登山)、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类(如:定向越野)。(图2)

图1 韶关学院大学生参与过的户外运动类别分布图

图2 韶关学院大学生偏好的户外运动类别分布图

4. 影响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因素

4.1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动机

体育活动能给人带来的高峰体验感能让人身心得到释放和满足[10]。欣赏风景,回归自然是本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行为的最重要原因,也符合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的需要是人的首要需要,只有先满足了生理的需要,人们的高级需要才会被满足。同时,结交朋友,跟随潮流这个归属和爱的需要和挑战极限,完善自我这个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韶关学院大学生参与需要中的比重也超过了50%,说明被调查的本校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外部条件,其低级需要也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高级需要。(图3)

图3 韶关学院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行为需求分类图

山地运动及地下运动类(如:登山)被较多大学生追捧,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此类别运动简单、经济、易行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的自身现状;另一方面在于山地运动及地下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另外,大学生参与的四个类别的户外运动项目中,男女生都不呈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变得越来越大胆、独立,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不亚于男性。

体育类大学生参与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如:野营露宿)的人数多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大学生的原因在于这类别的运动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技巧,例如搭建帐篷、攀登岩石等,部分体育类大学生的专业方向为户外运动,接受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经验相对丰富,但非体育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接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也是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如:野营露宿)运动成为最受本校大学生喜爱,但是参与过此类别的人数是第三位的一个重大原因。

4.2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制约因素

需求是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行为产生的一个内驱力,而需求到行为之间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动机,制约因素有自身生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等。本次调查侧重研究制约因素,分为:自身缺乏兴趣、担心安全问题、时间冲突和费用问题4个方面,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时间冲突问题,有68.69%的被调查者是因为时间冲突影响其参与户外运动。而安全和费用问题所占比例也超过了50%,表明影响本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从时间冲突方面断然下定论。(图4)

图4 影响韶关学院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行为原因

5. 结论

5.1 韶关学院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需求与参与行为存在年级、学科、项目差异(其中野营活动及捕猎饮食类尤为突出),不存在性别差异;本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需要可分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挑战极限,完善自我)、安全的需要(宣泄激情,疏解压力)、归属与爱的需要(结交朋友,跟随潮流) 、生理的需要(欣赏风景,回归自然)。

5.2 影响本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缺乏兴趣、担心安全问题、时间冲突和费用问题4个方面,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时间冲突问题,有68.69%的被试是因为时间冲突影响其参与户外运动。而安全和费用问题所占比例也超过了50%,表明影响本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从时间冲突方面断然下定论。

5.3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户外运动需求,但是需求只是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行为产生的一个内驱力,而需求到行为之间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动机,制约因素有自身生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等。所以韶关学院中有户外运动需求且有参与行为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少,因此建议韶关学院更多地开展相关课程以促进本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参与度。

6. 建议与待解决问题

本调查研究探究韶关学院大学生户外运动需求及行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将需求到行为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具体细化研究,只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进行探讨,日后的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细化。本调查研究虽然采用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探究了韶关学院大学生户外运动的需求状况与参与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受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时间、人力、经费等)的限制,导致样本量不足研究方法单一,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和增加其它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韶关户外运动学院
冬季户外运动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海盗学院(12)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海盗学院(7)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西行学院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