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2018-11-02 08:23李赫然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智慧

李赫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乡村发展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乡村中的生态文明智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时刻将生态文明智慧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生态文明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 智慧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搞经济建设,而是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保留住绿水青山。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乡村传统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慧源泉,而生态文明理念也为乡村振兴的内容与途径提供了理想模板。遵循乡村生态文明体系,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传统的生态产业具有很强的生态性,具体来说,其生态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生产讲究有机循环。在乡村,有机循环体现在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了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无不体现着强烈的有机循环特征,这种有机循环使得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很好地实现废物利用,有效减少自然负荷,保护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而我国广大乡村千百年来之所以可以保持地力不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种有机循环。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们更加重视循环农业发展,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农产品注重综合利用。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农产品的利用一直遵循着相对传统的方式,对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程度也保持着较高水平,无论是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方面,还是在产业链的横向扩展方面,农产品的综合利用都很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智慧、促进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产品食品的储存和加工方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在食品的制作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多样性,这就给农产品从田间走向人们的餐桌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其次表现在乡村的手工业方面。乡村手工业也很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智慧。例如,人们利用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废弃物(如秸秆等)来进行手工艺品的编制等,这既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融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长期以来,我国乡村一直遵循着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外加乡村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较为保守的思想,最终发展形成了乡村地区小而全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文化产业也由此产生并延续至今。农业生产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乡村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很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有利于保护乡村健康有序发展。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若想继续保持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就必须要树立多业并举、注重质量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持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态文明程度为最终导向,不断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治理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生态治理是关键性的一步,其最根本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宜居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乡村真正保持绿水青山,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绝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良好,还包含着其他元素。例如,乡村的自然环境、内部环境与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乡村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这是在生态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文明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构成乡村宜居生活环境的基础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例如,肥沃的土壤、新鲜的空气以及清澈的河流等,这是构成宜居环境的外部基础。而村落的完整性、乡村道路的通畅性、卫生设施的完善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等都是构成乡村宜居环境的内部基础。宜居的生态环境不仅仅包含自然环境,更包含着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乡村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也是构成乡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有力支柱。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乡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例如,村落环境的绿色健康、生活资源的天然纯净、邻里关系的和谐友爱以及休闲方式的悠然自得等,这种颇具乡村特色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乡村生态文明,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维护作用。乡村社会的文化生态系统为我国的乡村宜居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推动了乡村宜居生态建设质量的提高。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化

在千百年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乡村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稳定的社会结构可以保证乡村生产生活有序进行与和谐发展。乡村的社会结构具备很多的社会功能,但教化功能却是乡村区别于其他社会结构、为乡村所特有的。

乡村是一个天然的教化空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村民的行为做出了很好的指导与规范,在保持人們通情达理、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推动着乡村文明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乡村所特有的教化功能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依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内化成为了村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确保人们行为的规范性,有力地保证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定与生产生活的有序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乡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乡村的自治与德治为基本点,充分结合国家的法治,来共同维护乡村的文明,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保持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智慧。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由于人们生活在同一个村落之中,享受着同样的资源,因此形成了村民们所共同维护和遵循的乡村秩序,形成了患难相恤、邻里互助的乡村治理文化。

乡村具有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的德治资源,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乡村特色的教化体系。乡村具备很明显的人情社会特点,乡村的习俗、文化和娱乐等所包含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乡村的人情社会特点,也为乡村的德治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与依据。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乡村治理的教化功能,结合乡村丰富的自治与德治传统更好地推进法治乡村的进一步深化,充分体现乡村治理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离不开传统乡村价值体系的存在。因此,现阶段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借鉴传统大乡村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从乡村原有的传统治理方式中提炼有益因素,将其融入到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并以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体制来确保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使传统的乡村生态文明智慧为当代的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乡村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在无数次的朝代更迭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其所蕴含的乡村教化这一独特功能。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密码的携带者,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今天我们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意识到对其价值进行系统化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智慧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