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研究

2018-11-05 08:07李春芳
关键词:检查者径路房室

李春芳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会出现心率较快以及代谢加快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孕妇的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进而影响到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孕妇心电图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应当得到重视,加强对孕妇短PR间期的研究,掌握其发生情况以及发生机制,从而全面预防短PR间期的出现,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1-2]。本次抽取部分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与非妊娠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孕妇4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2.5±1.5)岁,早孕期孕妇有8例,中孕期孕妇有11例,晚孕期孕妇有21例;剩余40例则为非妊娠检查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2.3±1.8)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选取孕妇以及非妊娠女性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检查者均在平稳静卧状态下描记,由同一位医护人员使用心电图记录仪完成检查工作并记录检查结果,心电图记录仪的纸速调整为25 mm/s,增益调整为10 mm/mV。查阅我院内与研究选取检查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记录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患者数量以及出现短PR间期患者的孕期。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窦性心律,心律60~100次/min,ORS波群时限正常,PR间期小于0.12 s,无预激波,排除交界性心率以及游走性心律引起的短PR间期。同时记录出现短PR间期的患者数量以及出现短PR间期患者的孕期,其中怀孕12周内为早孕期,怀孕12周以上、28周以下为中孕期;怀孕28周以后为晚孕期[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例孕妇出现短PR间期,在总选取孕妇中占据比例为20.00%,对照组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例非妊娠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在总选取非妊娠检查者中占据比例为2.50%,研究结果显示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37,P=0.000)。

2.2 不同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包含早孕期孕妇8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1例,所占据比例为12.50%;中孕期孕妇11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2例,所占据比例为18.18%;晚孕期孕妇21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5例,所占据比例为23.81%,晚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与早孕期以及中孕期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4,P=0.038;x2=3.843,P=0.044),见表2。

表2 不同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比较(n,%)

3 讨 论

PR间期主要是指窦房结激动从心房经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间,心电图中主要是指从P波与QRS两起点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 s,<0.20 s,短PR间期主要是指PR间期位于0.12 s以下。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血容量以及耗氧量等升高,引起心率较快、交感张力增加等症状,导致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进而引发短PR间期。本次研究选取部分孕妇以及非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支配激动的传导,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进而导致房室结的激动传导速度较快,引起PR间期缩短。(2)房室结发育不完整。房室结的功能完整性不足,导致激动在房室结内的延搁时间缩短,从而引发PR间期缩短。(3)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内存在双径路,在传导过程中激动沿着快径路传导时,其传导所需时间明显少于激动通过慢径路传导,进而引发PR间期缩短[5]。(4)房室结内存在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当大部分激动或者全部激动均通过房室内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进入心室内时,激动的传导时间将会缩短,最终导致短PR间期的出现,以上均属于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非妊娠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主要是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共同调节房室结激动传导,两者的调节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激动在房室结内的传导就会出现异常表现,最终形成短PR间期,妊娠是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研究中随着孕妇孕期的增加,短PR间期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孕期的加长,导致动态平衡的破坏情况加重,房室结内交感神经的张力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激动通过房室内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完成传导工作,PR间期进一步缩短,导致出现短PR间期的孕妇数量增多。

综上所述,短PR间期在孕妇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在非妊娠女性中的发病率,且其发病率会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应当得到重视,掌握短PR间期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减少短PR间期的出现,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猜你喜欢
检查者径路房室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健康教育对行孕前优生检查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基于车流径路选择偏好的铁路车流运行径路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